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开放最前沿 风劲潮涌逐浪高
位于海南陵水的“深海一号”大气田。新华社发
福建省福州市城市建筑群。新华社发
消费者在海南海口国际免税城内购物。新华社发
在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荔枝种植园,一位果农展示从树龄约1300年的“天伦之乐”古树上采摘的荔枝。新华社发
建设中的广东湛江鹭洲大桥。新华社发
编者按
广东、福建、海南,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发展面貌日新月异。从“三天一层楼”起步,到成为“创新之都”,深圳写下令人赞叹的传奇;从东南沿海“发展洼地”,到全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晋江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经验;从偏远落后的边陲海岛,到中国最开放的地区之一,海南经历了辉煌蝶变……
近期,光明日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报道组走进广东、福建、海南调研采访,感受三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壮志雄心和丰硕成果。
“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福建、海南、广东,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热土,近三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三省考察时,留下殷殷嘱托。
站在更高起点上,如何更好完成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阔步向前?三省统筹陆海,交出精彩答卷。
1.依海而生 开放永不止步
南海之滨,风劲潮涌;伶仃洋上,长虹卧波。珠三角九市串珠成链,一张世界级城市群宏伟蓝图徐徐铺展。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一辆辆货车正在等待通关。开通四年多的港珠澳大桥,充分展现出作为超级工程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仅用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就能把产品运输到香港。”珠海海淼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翁锡鹏介绍,大桥的开通,大幅降低了时间和物流成本,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作为我国粤港澳三地互通、客货兼重的陆路口岸,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在全国率先实行“一站式”查验,通关车辆只需停一次车、提交一次资料,即可完成查验。
港珠澳大桥海关副关长郭艳海介绍,四年多来,经口岸出入境的旅客超过2978万人次、车辆超过615万辆次。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高效的物流运输效率,也让港珠澳大桥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
志同道合,跨越山海。福建省福清市元洪投资区,作为印度尼西亚华侨投资的全国第一个华侨合作开发区、全国最大的外商土地成片开发项目,如今有了新的定位——以元洪投资区为中方园区的中印尼“两国双园”正加快建设,致力于打造福建扩大开放发展的新引擎。
走进元洪投资区胜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多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高速运转,品种多样的预制菜打包装箱准备运往全国各地。公司副董事长施捷介绍,生产线上加工的渔获来自于印尼东爪哇省图班市,共建“一带一路”让中印尼携手共建“海上鱼仓”,一端连着福清加工厂,一端连着印尼捕捞场。
“得益于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我们构建了‘交易在元洪,交割在全球’的全产业链开放式平台。中印尼‘两国双园’为两国企业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企业间的合作愈加火热。”施捷说。
“真香,口感很特别。”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保税港区,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品山柚油引得记者连连赞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后,海南澳斯卡粮油成为洋浦保税港区引进的首家大型实体企业,也是首个建成投产的生产性项目。
“像我们这样的百万吨产能粮油加工企业,以往建厂需要两年时间,而我们从动工到投产仅用时半年多。”海南澳斯卡粮油副总经理曹又华提起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创下的“洋浦速度”感慨道:“是海南自贸港政策给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洋浦经济开发区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样板间”。今年4月,简化企业申报、加工增值30%货物内销免关税、“两头在外”保税维修等第一批11项政策扩区试点成功实施,政策实施范围从保税港区的2.23平方公里扩大到洋浦经济开发区的114.7平方公里。数据显示,2022年洋浦全区营收8461亿元,占海南自贸港13个重点园区总营收的46.3%。
2.向海而兴 书写“中国奇迹”
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广东,正在数字化、智能化引领下开启新一轮产业变革。以前,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现在,拼科技、拼创新、拼产业链。
位于广州的广汽埃安智能化生产车间里,机械臂快速飞舞转动,智能造车的速度不断被刷新。53秒即可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不仅速度快,还能根据用户需求实现定制生产。
总装车间工程师张自初告诉记者,一条生产线可以同时生产6种不同车型,背后的秘密武器是“智慧眼”。每支机械臂上都有一只“联通智慧大脑”的眼睛,可以实时扫描车型,并通知“大脑”如何运行。这是新时代汽车产业电子化、智能化的生动写照。
福建新华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抓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自络、打包码垛……一台台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
“在智能制造加持下,传统纺织企业‘千人纱、万人布’的场景已经远去,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贯穿了纺纱工艺全过程。工人们再也不用顶着车间里令人难耐的高温整日作业了。”新华源科技集团生产技术部常务副总经理刘显煜介绍,乘着“数字福州”建设的东风,始创于2002年的新华源集团,从位于福州市长乐区的一个3万纱锭规模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旗下拥有四个纺纱生产基地,共计150万锭纺纱规模的集团企业,是目前国内最大最专业的纤维素纤维纺纱应用企业之一。
“数字化转型后,公司应用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纺织大数据管理平台,利用5G、工业互联网、视觉技术等优化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刘显煜告诉记者,生产效率高了,吨纱能耗降了,产品品质越来越好。
海南三亚崖州湾,曾经的“绝岛穷荒地”,如今一个高标准、开放共享的“种业+深海”科技创新平台集群正逐渐成形。
“聚焦种业和深海科技,坚持‘产、学、研、城’深度融合,系统谋划科研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完善配套服务保障体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专职副书记牛晶晶介绍,作为南繁和深海科技创新前沿,科技城吸引了大量科研人才长期驻守。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里,海南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杜梅正在研究水稻氮肥高效利用。“海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可以大大加快水稻研究的步伐,加上科技城产学研结合紧密,从理论知识到生产实践可以无缝衔接,科研成果能够快速转化。”杜梅说。
由陆向海,濒临南海的崖州湾科技城南山港,自打造科考母港以来,已服务700多个科考航次,全国有近40家科研单位从南山港驶向远海开展研究。
3.与海共荣 短板变成“潜力板”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广东、福建、海南三省在开放水平、发达程度等方面优势明显,但依然面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内部发展不均衡等短板。
记者来到佛山市紫南村,宽敞整洁的马路、丰富多样的文娱设施、郁郁葱葱的景观树、波光粼粼的湖面……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脏乱村、问题村。
制定产业规划,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打造一流的硬件设施和优越的营商环境,引进优质企业落户;以文旅融合赋能产业振兴,形成多业态文旅产业集群……近年来,“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文旅扬帆”经济发展三部曲在紫南村唱响。
“家门口就能挣钱,年底还有分红,再过几年还能领退休金,日子别提多美了……”多年在外打工的村民潘俭杨如今回到村里务工,说起今天的幸福生活满面春风。
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念好“山海经”,绘好“山水画”。
在福建宁德市官井洋大黄鱼养殖有限公司,落日金晖映照海面。撒下一把鱼粮,一条条大黄鱼跃出海面,竞相争食。
“以前的大黄鱼只有大约30厘米长,升级改造网箱、整治海洋环境后,现在的大黄鱼起码能长到60厘米。预计今年养殖量能达到8000吨。”公司董事长尤维德说。
曾经,我国沿海野生大黄鱼资源近乎枯竭。近年来,福建省及宁德市借力科技,突破大黄鱼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难关,升级改造网箱、整治环境,使大黄鱼成活率上升、品质提升,一度濒危的大黄鱼重回大众餐桌,渔民收入“节节高”。
走进海南省五指山市清水乡毛纳村,村民王柏和正和妻子忙碌着。夫妻俩种了40多亩茶叶,还经营着一家手工茶坊。“小时候村里都是茅草房,也没有什么收入。如今家家户户都吃上了茶叶饭、旅游饭。”王柏和说。
充分利用宜人环境和生态资源,毛纳村打出“茶旅+文旅”的融合牌,设计旅游线路,举办文旅活动,引导鼓励农户利用自家庭院特色设计旅游产品,让更多游客慕名而来、尽兴而归。人们说,奔上乡村振兴康庄大道的毛纳村,正是新时代中国乡村的幸福模样……
(记者 赵斌艺 张亚雄 陈之殷)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赵斌艺、张亚雄、陈之殷、唐一歌、吴春燕、严圣禾、高建进、马跃华、王晓樱、方曲韵、张胜、王斯敏)
《光明日报》( 2023年07月10日 07版)
- 陈升栋人物画展在福州画院展出(2023-07-10 11:10:15)
-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浙江篇章——写在“八八战略”实施20年之际(2023-07-10 10:54:58)
- 央视《味道》聚焦福州!(2023-07-10 10:54:58)
- 习近平向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首届高级别会议致贺信(2023-07-10 10:54:58)
- 新华社关注福州:国企专场“就业夜市”更好服务高校毕业生(2023-07-10 10:54:58)
- 用电负荷创新高 福州供电有保障(2023-07-10 10:36:00)
- 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启动 助力困难学子上大学(2023-07-10 10:36:00)
- 星云股份:前瞻性布局储能产业(2023-07-10 10:36:00)
- “e福州”新增区块链服务功能 可查电子证照、信用报告“、茉莉分”等(2023-07-10 10:36:00)
- 福州首个大规模全功能养老社区本月封顶 明年底正式投入运营(2023-07-10 09:20:31)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