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影像“福船”于泉州启航
七月初的泉州回归了千年前的喧嚣鼎沸。
五洲的腔调翔集而来,带着影像奇珍,带着真知灼见,带着奇思妙想,带着憧憬期盼,来慷慨展示、投入思考、冷静判断、热情讨论……明明是在21世纪,恍惚又回刺桐城。
7月3日,2023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开幕,以“弘扬海丝精神,记录时代变迁”为旗帜,400多位海内外影视机构负责人、知名导演、专家学者等汇聚而来,谈创作、拓产业、深交流,手牵手张开友谊的帆,共同启动影像福船航向未来。
是什么让我们跨海越洋聚在一起?
是海丝啊……
“这是茉莉,我们国家是原产地之一。把这么多种鲜花簪在头上,真是太漂亮了。”
2023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开幕当晚举办了“世遗之夜”,福建传统戏曲与时尚文艺表演巧妙融合,两位女嘉宾被请到台上体验了一把泉州蟳埔女的独特妆扮簪花围。看着自己头上花园盛放,埃及国家媒体联盟代表萨布里,心中亦是花开朵朵。
来泉之前,她早有听闻泉州曾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东方第一大港;来泉之后,她一次次被这里沉淀的阿拉伯文化元素震撼。那发间茉莉的芬芳,让她又一次忆起家乡——蟳埔女簪花围的习俗就是阿拉伯人带来的。
文艺的馨香打开了所有人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美好回忆。开放、包容、多元的世遗之城泉州,文化的厚度、精神的光芒,总能令五洲四海的人产生共鸣、拾得感动。而今,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它如一座灯塔,指引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路径。
“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是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纪实影像文化交流活动,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下,持续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共同应对世界性的挑战,共建文明互鉴、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
开幕式上,两届奥斯卡获奖者、英国导演柯文思宣读了《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倡议》。倡议书饱含了中国外文局、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福建省广播电视局、泉州市人民政府等主办方的真诚初衷,也约合了诸多国际纪录片节展主席、海内外制播推广机构代表、导演、专家学者等的诚挚献策,言辞昭昭,掷地有声。
这份倡议弹出了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文明交流互鉴的主旋律,演奏了国际合作的大交响。
是什么让我们步履不停却干劲满满?
是广开国际合作!
“中国应该更好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世界都需要听到中国故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到这里。”柯文思说。
“泉州在宋元时期是中国面向世界的窗户,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户。今天我们的大会,会成为纪录片界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提案大会”创立人方伯德说。
“和平与和谐把我们团结在一起,在这种理念下,我们是兄弟姐妹。”韩裔美国电影制作人、韩国DMZ国际纪录片节产业总监金善娥说。
“我们需要这种良性的竞争,只有竞争才可以让我们提高节展的质量,让我们更有创造性。”法国阳光纪录片提案大会策略以及开发总监马修尔·贝约特说。
“这个论坛真的非常棒,可以引入新的人才、新的叙事,还有新的可能性。我希望明年能够把更多的项目带到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副总裁、大中华区和东南亚区总编辑魏克然·钱纳说。
……
各国宾客角度不一,但渴望却是一致的: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回应大家的心愿,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这一影像“福船”的身躯无限延展——
“平等多元·对话合作:纪实影像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圆桌研讨会,来自中国、英国、柬埔寨、南非等国的主流纪录片制播机构代表、导演、学者相聚一堂,探讨纪实影像在文明交流互鉴、民心相通中的积极意义和成功经验;
围绕“如何打开亚洲纪录片新格局”,亚洲和北美纪录片节展主席、纪录片制播推广机构代表、纪录片创作者慷慨分享经验,一同描绘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的理想模样;
“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篇章暨太和文明论坛,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站在联合国的视角对议题给出了全息的看法,多名智库专家与资深媒体人就“一带一路”内含、外沿及构建的可行之道给出多维度的建设性意见。
从世遗之城泉州出发,高校学者与资深媒体人围绕“共护文化遗产·推动文明互鉴”,就纪录片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方面的积极意义和成功经验展开深入探讨。
在中非纪实影像交流日以及“海丝十年”纪实影像精品展映中,纪实影像的魅力充分打开,通过创作者现身分享,观众建立起与远方的深入连结……
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新新诞生的国内唯一一个聚焦国际交流与合作、打造高质量纪录片推介的纪录片节展,创意不断生发,合作无限延伸。
是什么让我们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产业资源共享、互动融合
纪录片这一人类相册,不应只是“与世隔绝”的小众之好,只有将定位调整为“产品”,与资本方实现接轨,才能凭借盈利模式以及传播方式的革新,真正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
2023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打通多方渠道,为繁荣国际影视市场、注入新活力,也为中国故事“走出去”及发展文化软实力和提升国际传播等提供有力支撑。
在中外制作中项目(WIP)推介会上,来自加英美日荷韩印澳意埃中等11个国家的11个甄选项目,以强交流和互动的方式精彩呈现,跨国交流与合作多层次展开。从提案人来看,既有经验丰富的创作团队和公司,也有年轻的初入者;而提案内容,涉及自然、人文、社会、历史等,丰富多样,时代感强。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在做提案大会主持人的方伯德,把他的人生第一次提案给了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
方伯德现场介绍了《贸易路线: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这一制作中的项目:以地图为线索,探索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贸易路线中连接的中国故事和世界故事,探讨中国是如何融入到整个世界的贸易链当中。
方伯德的提案得到了腾讯在线视频节目内容制作部黑曜石工作室负责人朱乐贤和哔哩哔哩纪录片总监张元的肯定,他们从中国观众的角度提出了影片切入点的选择以及叙事动力的问题,对于项目的孵化提供了中国视角。
在中外纪实影像精品交流沙龙上,《游戏星球:沙漠治理》《早餐中国》《布达拉宫》《神奇动物在高原》等立足于讲述中国故事的主创嘉宾齐现身,探讨了纪录片还原城市国家民族和时代精神风貌的社会人文价值。到场的国内外嘉宾被几部影像作品的创意、理念和内容打动,表达了合作意愿。
近年来,国产纪录片的发展规模日趋扩大,从创意到制作播出、再到版权交易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走向完善。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正是瞄准了这一趋势,在平台打造、渠道构建上发力,为纪录片制作生产、交易、传播与运营等提供了一系列服务。
是什么让我们生生不息?
是关注青年、面向未来
“向年轻人学习,我们还有未来;不向年轻人学习,就只剩下过去了。”
2023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一句话道出了许多国内外纪录片从业者的共同思考。
青年,创造力澎湃无限、求知欲澎湃无限的群体,只有与他们共进,创作才有对象,有力量,有未来。
开幕式上,青年就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举行了“MY WAY”青年影像节全球短视频征集展映活动。活动以“跃动的思想、融汇的光影、全新的方向”为口号,通过短视频作品征集活动,激发全球“网生代”群体创作热情,引导全球青少年在文明互鉴的碰撞、交流、融合中书写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亮丽篇章。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了对青年的关注。
马修尔·贝约特看好国际纪录片行业的未来。据他观察,越来越多的西方年轻人拒绝从官方渠道进入,而选择真实可感的纪录片来了解和认识世界。
在中国,喜欢纪录片的年轻受众群也在扩大。
在“数字生活-Z世代纪实影像与未来世界”分论坛上,哔哩哔哩纪录片高级顾问朱贤亮就给出了一个令人惊艳的数据:以青年族群聚集的B站为例,2022年有1.6亿人追看纪录片。
而B站秉持年轻态、多元化、聚焦精品的策划,推出了《但是还有书籍》《小小少年》《未来漫游指南》等口碑与流量俱佳的作品,不仅深受国内青年追捧,亦有了国际关注度。
世界科学与纪实制作人大会主席兼加拿大Hot Docs国际纪录片节总监保罗·刘易斯就认为,面向青年的哔哩哔哩出品的一些纪录片,比他在西方看到的要领先很多。
创新语态、提高科技,但不变的是对内容的坚持。
纪录片导演、记者、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工作室负责人秦博指出,无论“纪实+”的概念如何延展,纪录片创新创作最需要的都是创作者的写作能力。
长年多次在国际纪录片界获奖的柯文思强调:“人”是一切交流与理解的核心,无论拍摄还是传播,纪录片要去挖掘人的故事,让人敞开心扉。
在《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倡议》中有一大点是向青年表白的:
“我们倡议积极重视并推动面向未来时代的纪实影像跨国交流,优化纪实短片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创作所需的资金和资源,鼓励年轻群体充分利用技术革命成果,扩充纪实题材,拓展传播方式,共同推动新时代纪录片高质量发展。”
薪火相传,则未来生生不息,一个有着未来视野的大会,必将奔向未来。
- 文明交流互鉴:纪录片应该发挥“马可波罗”的作用(2023-07-07 20:32:11)
- 海丝纪录片大会社会价值影像论坛举办(2023-07-06 17:49:29)
- 外交部:核污水排海是没有先例的冒险(2023-07-06 16:21:08)
- 30余款首发首展新品亮相!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日开幕(2023-07-06 09:40:47)
- 祝贺!中国三人女篮升至世界第一(2023-07-05 20:45:33)
- “两马”青少年文化体育夏令营开营 为期五天(2023-07-05 08:06:19)
- 纪录片《鼓岭 鼓岭》开机(2023-07-05 00:58:06)
- 外交部:对国际原子能机构仓促出台核污染水排海报告表示遗憾(2023-07-04 19:19:55)
-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阐述中方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的立场(2023-07-04 10:00:14)
- 粤港澳大湾区首列“中吉乌”国际公铁多式联运班列发车(2023-07-04 09:50:59)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