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虫口夺粮,智斗稻飞虱
我省率先获得飞虱伪寡索赤眼蜂孤雌产雌室内品系。受访者供图
显微镜下,赤眼蜂(b)等寄生于水稻叶鞘表皮内的稻飞虱卵中,将稻飞虱消灭于卵期。受访者供图
刚刚过去的收割期,三明市尤溪县联合镇绵延数十里、面积上万亩的梯田喜迎丰收。
在这里,我省“水稻重大害虫褐飞虱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组建立了千亩中稻基地。“今年,基地种植的‘野香优744’‘明1优臻’水稻,加权平均亩产分别为594.7公斤、611.2公斤,较去年都增加了10余公斤。”尤溪县农业农村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卓传营说。
近年来,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开展了稻飞虱行为调控、天敌生物防治、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基因筛选及育种应用等的研究成果与技术创新,构建了稻飞虱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体系。
其中,“一种批量饲养稻虱赤眼蜂的方法”于10月底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赤眼蜂是稻飞虱的天敌,我们率先在室内繁育获得飞虱伪寡索赤眼蜂孤雌产雌品系,该品系雌性不需交配即可产生后代,且后代均为雌性。”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施龙清博士说。
物理防治
虫口夺粮,是农田上的一场持久战。
以褐飞虱为代表的稻飞虱,是我国水稻生产上危害最重、最难以防治的迁飞性重大害虫,能够短时间内暴发成灾,被列入2020年农业农村部公布的《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
省植保植检总站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省稻飞虱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180.8万亩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8%。其中,建宁、大田等监测点单日单灯诱虫量可破万头。
与病虫害战斗,能否占据上风,直接影响一年的收成。
也因此,自2009年起,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在稻飞虱种群迁飞监测基础上,启动“水稻重大害虫褐飞虱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刚开始,项目组重心放在开展褐飞虱抗药性监测及高效低毒防治药剂的筛选与研发上。
当2016年施龙清进入水稻所工作时,他的注意力也被褐飞虱吸引。“多年与茶园中的茶小绿叶蝉打交道,褐飞虱与它是同一类昆虫,让我有信心‘驾驭’。”在施龙清看来,稻飞虱的防控不能仅依赖杀虫剂,毕竟是药三分毒。
他想摸清稻飞虱的“脾性”,用物理方法来治。花了半年时间,他带着团队昼夜潜伏,找到了稻飞虱行为规律。“雄性稻飞虱在夜间自发活动量高于白天。”
施龙清发现,人为调节光周期信号传导,可改变稻飞虱体内褪黑素含量,从而干扰其行为,“调整光照强度,可影响夜间稻飞虱光感受,打乱其昼夜节律,干扰取食、求偶、交配及产卵等行为”。
2019年,由施龙清团队研发的稻飞虱干扰器顺利诞生,1000盏干扰器率先在尤溪万亩联合梯田试用。装置利用干扰器特定波长和光照,影响夜间稻飞虱的感知。“可以干扰稻飞虱迁入,还可让已经迁入稻田的稻飞虱改变生长发育历期,从而降低其后代的数量。”
找到天敌
“物理防治,只能降低一定的害虫数量,我想从根源上消灭害虫。”治理稻飞虱,施龙清有很大的“野心”。
怎么做?寻找天敌!2019年初,施龙清跑去海南,花了一个月时间,在海南南繁生物育种试验基地大面积寻找稻飞虱的天敌,包括农田蜘蛛、黑肩绿盲蝽、缨小蜂等。
“农田蜘蛛主要捕食稻飞虱,但因体积大不易在实验室长期、大量饲养。缨小蜂能寄生于稻飞虱中,蚕食它们的卵,且在我省稻田中容易抓到。”施龙清想要驯化大量的寄生蜂。但饲养了一年多,繁殖50多代,数量还是与他想要的有差距。
没想到,另一种寄生蜂却出现了。2020年初,实验室来了一些陌生“访客”。“赤眼蜂?这是寻着实验室稻飞虱的味儿飞来的吧?”他并没有将这群小家伙放在心上,因为通常赤眼蜂在人为干预下繁衍后代不易。
半年后,赤眼蜂数量却是越来越多,肉眼可见数量增加了上百倍。
透过显微镜,施龙清瞪大了眼:“这些赤眼蜂是孤雌产雌品系!”赤眼蜂孤雌生殖并不罕见,但后代均为雄性。此次发现的赤眼蜂却是孤雌产雌,意味着后代均为雌性,能代代自我繁殖且大批量繁殖,可谓“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捡到宝了!施龙清立马带着团队开始进行大批量繁殖。
以虫治虫
稻飞虱的杀伤力有多强?雌虫借助产卵器,会在水稻的叶鞘表皮划出一条裂缝,将卵逐个产于裂缝内,密密麻麻形成卵条,这些卵不断吸取稻株汁液,将成片稻田挥霍干净。
寄生蜂如何治它?
2021年7月,施龙清团队通过自制稻飞虱卵寄生蜂释放器——每个释放器可容纳5000头发育4~5天的赤眼蜂幼虫,将首批5万头赤眼蜂释放于尤溪联合天梯,在两天左右羽化为赤眼蜂成虫飞出圆球。
赤眼蜂实在太小了,体长只有0.5至1.0毫米,但战斗力却“爆棚”。利用自身细长的产卵器,它们将赤眼蜂卵一一产入稻飞虱卵内,直接以稻飞虱卵为自身养分。
“通常,我们混合释放赤眼蜂、缨小蜂,‘强强联手’寄生于害虫卵中。”施龙清说。
以虫治虫,是我省“水稻重大害虫褐飞虱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此,我省构建了以生物防治(稻飞虱卵寄生蜂人工繁育与释放)、农业防治(抗性品种、植物载体系统)、物理防治(稻飞虱行为干扰装置)为核心的稻飞虱绿色防控技术新体系。
得益于此,2019—2021年,尤溪县联合镇梯田建立的千亩中稻示范基地中未发生稻飞虱灾害。2021年稻飞虱防效达到8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超50%;稻田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数量较2018年分别增加77%、194.1%。该示范片增强了农户种粮的信心,2020—2021年复垦梯田220亩。
目前,“水稻重大害虫褐飞虱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3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该项目技术成果在南平、龙岩、三明等水稻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在全省建立10个示范区。
就在9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组织省内外有关专家,对“水稻重大害虫褐飞虱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进行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稻飞虱行为调控技术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记者 林霞)
- 罗源积极促进粮食生产 水稻丰收季颗粒归粮仓(2022-10-31 07:15:14)
- 福州粮油储备充足 应急保供无忧(2022-10-27 07:32:43)
- 农业农村部:全国秋粮已收获超11亿亩(2022-10-26 09:57:58)
- 全国秋粮收获超八成 秋冬种同步进行(2022-10-23 16:14:12)
- 福建水稻新品种“福香占”再生季亩产超400公斤(2022-10-22 10:52:01)
- 叙利亚各界谴责美军持续掠夺叙资源行径(2022-10-21 15:24:54)
- 巢湖之畔 稻浪飘香(2022-10-18 15:16:12)
- 全国秋粮已收获9.88亿亩,完成超75%(2022-10-18 15:11:04)
- 大湾区建设情况、粮食安全……二十大首场记者招待会提到这些(2022-10-17 14:33:19)
- 罗源县飞竹镇:机械化收割奏响秋季“丰收曲”(2022-10-14 1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