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建新闻

前赴后继!厦大姑娘走上世界青年发展论坛,深情讲述……

2022-07-26 10:36:18来源:福建共青团

7月21日,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在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厦门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林杨琼在“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主题论坛上,分享了她作为志愿者去宁夏支教的动人故事。

一起来听林杨琼的讲述↓↓↓

我和我的那些“花儿”

——关于教育与被教育的山海接力

我是厦门大学第9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队员。15年前,我和我的伙伴们曾到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关桥乡关桥中学支教一年。我们的支教地海原所在的西海固地区,曾被联合国定义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支教中的两个小故事。

海原的山歌远近闻名,被称为“花儿”,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里的孩子爱唱歌,课间的走廊、操场,处处可以听见响亮的歌声。这歌声是那片并不富裕的土地上的人们乐观向上的昂扬风貌。所以,课堂上有孩子答不上问题的时候、淘气的时候,我常常“罚”他们下课后给大家唱歌。有一次,一个叫马小花的女孩,特别害羞,既答不上问题,又不好意思唱歌。我告诉她,歌先欠着,什么时候攒够勇气了,再来还给我。过了很久,在我支教结束快要离开,准备和他们告别的时候,马小花带着一束小小的野花,来到我的宿舍门口,认真地给我唱了一首歌。她说:“老师,我来还你这首歌啦。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呢?”我说:“我们保持联络,你好好加油,以后来厦门大学找我吧。”很多年以后,这个守信重诺的女孩子再一次兑现了诺言,以全县第一名的高考成绩走出大山,考入了我的母校,从我的学生变成了我的“学妹”。

前赴后继!厦大姑娘走上世界青年发展论坛,深情讲述……△马小花与林杨琼在厦门大学建南大会堂合影

大家觉得这是我个人的故事吗?不是的,这是厦大人与西海固长达20余年的双向奔赴的约定。而我们只是全国25551名研究生支教团队员的一个缩影。1998年,厦门大学等22所中国高校共同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以“志愿+接力”的方式,到中西部地区县乡中小学支教,同时推动校地共建助力当地脱贫。时至今日,已经有218所中国优秀高校参与到这项持续实施时间长、参与人数多、国家支持力度大、示范效应显著的志愿服务项目中。

西海固的孩子期盼着我们一代代支教志愿者的奔赴,为他们带去大山外面的世界。而我们也在期盼着奔赴西海固,以自己的微弱之力帮助他们点亮梦想和希望,同时在过程中收获感动和成长。于是,在这场持续20余年的接力支教中,我们见证了关桥中学的教室从窑洞、土坯房变成现在的多媒体教室;见证了西部地区教育公共服务和教育资源均等化不断发展;见证了西海固从不毛之地发展成为生态红利不断释放的“机遇之海”;更见证了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们一边见证历史,一边创造历史。

而这一切改变都始于困惑和求索。我到底能给当地的孩子带去什么样的改变?这是15年前刚到支教地时我心中的一个疑问。

“老师,你觉得厦门和这里,哪儿更好?”在支教的第一堂课上,学生们这样问我。我愣住了。2004年,厦门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而窗外的操场黄沙漫天。看着孩子们明亮期待的眼神,我只能说:“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这里是你们的家乡,以后也是我的第二故乡,让我们一起努力,来把它建设得更好吧!”

前赴后继!厦大姑娘走上世界青年发展论坛,深情讲述……△林杨琼在支教课堂上

为了做好支教工作,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带上干粮,走上一整天,去学校沿途的村镇走访家庭困难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的最多的是事不是交流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而是劝说孩子们的父母同意他们继续读书。我再次开始怀疑我们支教的意义,真的能为这个地方带来改变吗?

改变需要从一点一滴开始。于是,我们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尝试着和当地老师一起去做一些改变,去打开教育的其他可能。我们为孩子们征订了书籍和报纸,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设置了周末的学习兴趣小组;我们把游戏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尝试分组讨论,锻炼批判思维;我们试着把缺老师的体育课开起来,把舞蹈融入美育课堂。我们试着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他们相信的力量,让他们知道,即便没有依靠教育扭转整个人生,但在学校里学到的一切,仍然可以给他们温暖、力量和方向,铺平他们走出去的道路。

大家还记得我前面提到的马小花吗?大四的时候,我问她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她告诉我,她要回到西海固,用自己的梦想点亮更多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火,就像当年第一节课我们约好的那样,“去把家乡建设得更好”。我觉得,这才是青春最美丽的样子。

在西海固,像马小花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通过接受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走出大山,学成后又回到家乡继续贡献力量。什么是优质的教育?即便从事了多年教育工作之后,我依然无法给出准确的定义。它有千万种迷人的样子,而这一场持续了20多年的山海接力,一定是其中最美好的一种。

一年支教时间不长,却让我终生难忘。

延伸阅读

1996年,闽宁两省区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的决策部署,建立了对口协作关系。2000年,两省区正式建立了教育共建帮扶协作关系。20多年来,闽宁教育并肩携手、同心同向,进行了一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生动实践。福建省先后有千余名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赴宁夏山区学校支教,把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带到受援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支教教师。

1999年,厦门大学将支教点确立在条件最为艰苦的宁夏“西海固”地区。由此展开了连续24年扎根西海固接力教育扶贫的壮美画卷。迄今为止,已有345名厦门大学优秀毕业生以“志愿+接力”的方式到宁夏海原、隆德等国家扶贫重点工作县的中小学开展支教,累计覆盖20余所中小学、5万余名学生。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福建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实施以来,据统计,我省已有7724名大学生志愿者赴宁夏、新疆、西藏及福建省的三明、南平、龙岩、宁德开展教育、卫生、农技、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缓解了西部和基层对人才的渴求,推动了当地经济事业的发展,在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们也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促进了自身的成长。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