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老舅”谢宏星:不惑之年,巧夺“天宫”
引发网友盛赞的“天宫一号空间站” (受访者供图)
一手握竹节,一手持篾刀,只消一会儿工夫,一截老煤竹就行云流水地变成了宽度均匀的篾片……爆火网络前,抖音账号“竹编老舅”呈现给观众的,很多是这样看似平常的制作过程。随着一段记录竹编工艺品“天宫一号空间站”创作过程的视频登上热搜,武夷竹编非遗技艺传承人谢宏星的关注者呈几何级数增长。
“巧夺‘天宫’”,是网友对其作品的评价。对步入不惑之年的谢宏星而言,22年苦修竹编技艺的坚守,开始迎来更多福报。
热爱促使他从零开始
武夷山下,遍地产竹。竹编的经纬交织,映射前人的生活智慧,也让生长于斯的谢宏星找到了人生所爱。
一次偶然的接触,谢宏星发现“这东西很好玩”。2005年,他正式拜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云华学艺,踏入了竹编的大门。
“首先要去热爱它。”一开始,他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出门那天,谢宏星对父亲说:“如果没有学成归来,我死不瞑目。”凭着这股韧劲和坚持,他从零开始,最终练就了一手堪比机器般精准的功夫。
做竹编既需体力,又要耐力。制作“天宫一号空间站”的国旗时,为了让成品更完美,谢宏星舍弃了传统编法,选择了更为复杂的方式,从晚上7点一直编到次日凌晨4点,最终耗时9个小时完成。虽然长时间的埋头工作让他的颈椎劳损严重,但他说:“创作时我不会在乎时间的多少,因为这很过瘾!”
热爱,也让谢宏星的创作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冬天女儿觉得手冷,他马上用竹编做了一个可以放置木炭暖手的“暖手宝”;三八妇女节,他用易拉罐外壳结合竹编装饰,送给妻子一个时尚的手镯;朋友捡来一根烂毛竹,他循着它的原始形态,制成一个船状的茶盘,与朋友对坐品茗聊天,好不快哉。
直播把艺术与生活勾连
破与立,传承与创新,是很多非遗技艺长期面对的课题。就算在竹编历史悠久的闽北,竹编工艺品也早已失去往昔的辉煌,当初和谢宏星一起学艺的师兄弟几乎全部改行。如何生存并传承技艺,谢宏星一直在思考和实践。
起初,谢宏星在景区建了一间竹编艺术馆,免费供游客观赏拍照,希望以此展示技艺,提升武夷竹编的影响力。但近年来受疫情影响,来往的游客大为减少。怎么把竹编技艺更好地传递向五湖四海?他选择了新媒体平台:“我每天都要干活,不如开个直播,用手机记录下来,顺道也可以宣传武夷山的当地传统工艺。”
也许这种清新自然无人设的画面,自带“吸睛”密码。刚发了十余条视频,谢宏星就积累了数万粉丝。用流行歌曲做背景音乐,用年轻人喜欢的镜头语言来讲故事,他有意识地把竹编艺术和普通人的生活勾连了起来。在《稻香》的旋律中,网友能感受到武夷山的恬静自然;作品《蚁心移疫》中,他用竹编做口罩,用心记录了疫情下每一个平凡人的力量和付出。“记录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他认为,生活化的展示让原本静态的竹编作品贴近更多人。
此外,谢宏星发现,在短视频平台上关注自己的粉丝,大多是“90后”甚至“00后”。这让他很兴奋,因为这证明古老手艺对年轻人仍然很有吸引力。
为了在短视频中潜移默化地普及竹编知识,谢宏星动了许多脑筋,他会在直播时不厌其烦地介绍每件竹编工艺品的制作步骤,还会连带介绍许多看似冷僻的竹子知识,让年轻的观众增进了解,加深理解。“要是我孩子读书读不好,就让他来学竹编。”有网友留下这样的评论。对此,谢宏星有不同意见。他坚持认为,如今学手艺首先要学知识,没有知识就无法独立思考,也就无法做出更好的创意。(记者 林侃)
- 刘洋,10年前的愿望实现了!(2022-06-04 21:09:05)
- 巧夺“天宫”!福建大叔耗时46天用竹子做出“空间站”(2022-05-18 10:47:58)
- 皮肤在太空会变好吗?王亚平说皮肤状态很不错(2022-03-23 17:25:32)
- 天宫课堂第二讲超详细剧透!(2022-03-23 14:43:06)
- “天宫课堂”第二课即将开讲 这些是少年们的期待(2022-03-23 10:58:46)
- 有位人大代表在太空履职:王亚平正筹备下一次“天宫课堂”(2022-03-03 08:57:33)
- 开课啦!“天宫课堂”第一课(2021-12-10 11:10:57)
- “天宫TV”持续更新 展示航天员太空生活(2021-08-05 09:15:22)
- 北京地铁大兴线天宫院站2月10日10时起恢复运营(2021-02-10 09:53:35)
- 京剧电影《大闹天宫》:“小筋斗”何以翻出“大世界”(2020-11-16 10: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