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长兴溪纸行曾氏:经营纸行,福州之首
在上下杭,曾有一家资产雄厚、规模庞大的溪(土)纸行,居福州十大纸行之首,举足轻重。它就是“曾长兴”溪纸行,由曾氏家族创建。作为清末福州纸行中的特大户,纸行营业额占福州纸业市场的70%,同时还兼营土特产,资财高达百万银元,当时的掌门人曾文乾(即曾尊椿)被称为“百万富豪”。
曾氏打响“曾长兴”溪纸行的名号后,爱国亲邻,商教结合,热心公益事业,支持创办学堂,百年家族文化底蕴也以另一种形式流传至今。
为再现当年情景,挖掘更多故事,近日,台江史志编辑部一行走访了曾氏后人曾以宁(曾文乾次子曾万颐之子)和曾鸿(曾氏族亲,其曾祖父曾尊熥是曾文乾的堂弟,其祖父曾万钟是曾万颐的堂兄弟),听他们讲述家族的辉煌过往和如今的发展状况。
曾以宁向笔者展示《感恩曾氏族谱》中记载的他祖父曾文乾(右页)的照片。
曾鸿介绍曾家溪纸行在上下杭的发展史,曾文乾经营“曾长兴”溪纸行,曾鸿的曾祖父曾尊熥经营“长承”溪纸行。
01.经营纸行,福州之首
清末,代销纸货是土产业中最主要的商业活动项目之一。清末民初,颇具规模的“溪纸行”(又叫“土纸行”)就有百家左右,其中一流的大商号约十余家,较著名的有“曾长兴”“黄茂泰”“张德生”等。这些行号都自置“山东船”(大型木帆船)经营省内外的进出口业务。项目主要是溪(土)纸类,其次是杂货类。
福州《三山志》记载,福州曾氏祖籍江西南丰,唐末随王审知入闽,从永泰再迁长乐。《感恩曾氏族谱》也记载了曾氏家族迁徙渊源。
族谱记载曾氏由来
清同治八年(1869年),曾文乾(族谱名曾尊椿,字珊柯,别名城哥,老台江人又称他“三伯公”)出生,其祖父系石匠出身,后转做“毛边纸”生意。清末,曾文乾随父迁福州,在上下杭开设纸行。
曾文乾(曾尊椿,翻拍于《感恩曾氏族谱》)
“五口通商”后,曾文乾之父与黄姓商人合办了“长兴懋”土纸行,初期规模很小,只与闽北来的客商来往,以海纸为主体,全靠货客投行售卖,抽取报酬。后黄家把纸行全部让给曾家,“长兴懋”也更名为“曾长兴”。
曾文乾经商天赋极高,接手曾长兴后,他开创了一套自己的运营方式,主动出击,大量收购海纸;白料纸旺季来临之际,直接派人到闽西、闽北等地采购上乘毛边纸,经拣、剔合格后印上“宽裕成”牌号,作为名牌货远销天津、上海、烟台、青岛、大连、台湾及海外越南等地。再通过经纪人黄述经等四方奔走,搜集土纸市场产销信息,把握进货、抛售良机。如遇纸货价格将上涨时,该行就抑低价格售出一些纸货,在市场上假造行情后,便大量收购,获利甚丰。
同时,曾文乾先与船主合营货运,羽毛丰满后自己添置“山东船”数艘自运。由经营进出口纸货,扩大到经营香菇、笋干等土特产品,多渠道增加财富积聚的来源。
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前夕,海运不通,市场混乱,纸商急于脱货,海纸每担从白银七八钱狂跌至二三钱。曾文乾便以低价购进大批纸货,囤积居奇。
不几天传来法军将领孤拔被击毙、法舰败退的消息,纸价翻了几番,一时翻覆了不少商户。而“曾长兴”摇身一变,成为台江溪(纸)行之首。
鼎盛时期,曾长兴溪纸行营业额占福州纸业市场的70%。财产总数达百万银元以上。他广置福州市郊鼓山田产100多亩,在当年繁盛商业区潭尾街、仓前山、上下杭有20多处房产,苍霞洲还有一座大仓库。
曾以宁根据《感恩曾氏族谱》介绍曾氏由来,展示其祖父曾文乾、其父曾万颐、伯父曾希骥生平介绍。
据曾以宁介绍,他小时候曾听家人讲过:当年南平火车站出站后一眼能看见的山,都被曾文乾租下,用于种植毛竹和树,成材后砍伐造纸使用。
曾文乾有两个儿子,长子曾希骥,次子曾万颐,为同父异母所生,性情迥异。曾希骥负责继承家业,年轻时营业缺乏经验,经时局动荡,又屡次被坑骗,“曾长兴”溪纸行饱受震荡。
1942年,曾文乾因疾病和心情忧郁而去世。“曾长兴”溪纸行也从此走向衰落。
02.热心公益,修谱建祠
早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成立福州商务总会时,曾文乾就是议董之一,他始终热心公益事业。
上世纪30年代初,台江成立龙潭公益理事会,筹建民间自助的灭火机构龙潭救火会,遇到重大火患或水旱灾年组织募捐救济工作。时年因大雨导致山洪暴发,人畜尸体随波漂流。
曾文乾首倡成立民间的慈善机构捞葬社,组织热心善举的水上居民一同捞尸安葬。捞葬社和救火会统归龙潭公益理事会管理,后命名龙潭义葬社。
在1938年福州平水轮船公司的沈宝隆号客轮沉没事故与40年代初的远宝号客轮的水难事件中,义葬社帮忙打捞、认领、收埋,由此声名远扬,深得各界好评。
据曾以宁讲述,他小时候曾听父亲曾万颐讲过关于其祖父曾文乾的爱国事迹。上世纪二三十代,日本特高课横行,在上海、南京一带发行伪币。民国政府元老林森(福州人)为此委托曾文乾制造出“特种”纸张,有效防止了日本特务制作伪币。
曾文乾对族人贡献最大的两件事,是建祠堂和修族谱。
1917年,他在下杭路投资兴建曾氏支祠,前后七进,坐北向南,首进为临街商行;二进为祠堂正座,依次有门厅、回廊、祠厅,祠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周围用封火山墙,门墙上有“南丰衍派”“出孝”“入悌”等横额石匾。
现今还能看见的曾氏祠堂位于台江区下杭路196号,是福州较有代表性的家祠建筑之一,于1988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修缮改造成为苍霞人家生活馆。
1924年,家祠落成。在开祠典礼上,曾文乾举行“鞭笞训诫”仪式,以儒家“仁、义、礼、智”的理念为“四端”训诫子孙。
曾氏祠堂修缮时挖掘出来的石碑(部分破损),记载了家族由来,落款处写有“尊椿”二字。
1928年,曾文乾出资并主持重修《长乐感恩村曾氏族谱》,这本族谱是目前唯一发现保存完好的民国族谱,保存在中国家谱资料中心。
族谱记载曾文乾(曾尊椿)等人于1928年曾首修曾氏族谱。
按曾氏族谱记载,曾文乾是第70世,曾万鋆、万颐、万钟是第71世,曾以宁是第72世,曾鸿是第73世。
03.倾资办学,教育世家
纸行家业破败后,曾希骥想起父亲曾文乾在开祠典礼上的“鞭笞训诫”,开始变得稳重起来。抗战胜利后,他利用曾氏支祠创办四端中学,“四端”取名自纪念父亲当年的训诫。
1948年,曾万颐从福建协和大学农经系毕业,开始担任四端中学副校长兼教导主任,把所有的热情投入到新创办的四端中学。学校兴办之初规模虽然不大,但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且按照近代学堂的模式,采用统一教材,开设物理、数学、化学、英语、音乐,招聘的教员均为大学毕业。
福州四中航拍图
解放后,四端中学与福商学堂合并成立福州四中,曾氏支祠正座及专祠成为教工宿舍和校办工厂,曾万颐也成为福州四中生物教师兼教务处主任。曾万颐还是第一个把食用菌培育技术带入福州的人。
曾万颐(曾以宁 供图)
1987年,曾万颐被福建省政府评为解放后的首批全国特级教师(生物学科,每个学科仅1人入选),被省教育厅聘为特约导视员,曾入编于《中国科教名人大典》。
部分名单
曾万颐共育有二男(幼子早年夭折)四女,儿子曾以宁(1954年生)是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库入库国画家,高级美术家、高级书法家,中国人民艺术网客座教授,英国牛津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1977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美术科(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造诣在业内颇有声名。长女曾维(1948年生),毕业于南平茶叶专科学校,在武夷山茶叶总厂中学任教至退休,其女在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任教。次女曾萌(1950年生),福州味精厂职工,其女就职于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幼女曾以丰(1958年生),就职于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其子在立志中学任教。
曾以宁拥有高级美术家、高级书法家“双高”荣誉。
曾以宁的画作。
曾万颐堂兄弟曾万钟,亦十分重视子女教育。其长女曾乃珲亦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毕业后下南洋,定居于印尼,与其先生刘常仁(福清高山人,与林绍良、林文镜先生当年均在印尼经商并相识)曾共同在印尼创办最大的钢铁厂“MASTER STEEL”。长子曾莹毕业于天津大学,长期从事城市环保和城市科学研究工作,1988年被国家环保局评定为高级工程师,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3年被载入《中国当代高级科技人才系列词典》。
百年曾氏大家族,发迹于土纸商贸,终成行业福州之首。更难能可贵的是,曾氏爱国亲邻,热心公益、兴学重教,悟圣贤之道,留清名于世。(摄影:叶 诚)
- 榕商丨福州市异地商会工作交流会召开(2021-12-15 17:30:09)
- 人才丨超百人“揭榜挂帅”,掀起冲刺热潮(2021-12-15 17:28:21)
- 福州统战 | 福州市民主党派骨干培训班举办(2021-12-15 10:55:17)
- 祥坂新村7#楼702室(2021-12-15 09:00:09)
- 鳌峰小区17号楼608住宅(2021-12-15 08:58:22)
- 洋洽新村7号楼304住宅(2021-12-15 08:57:01)
- 左海筑家B2栋03号(2021-12-15 08:55:46)
- 鳌峰小区17号楼107住宅(2021-12-15 08:54:46)
- 浦前新村4号楼302住宅(2021-12-15 08:53:45)
- 上杭路98号(2021-12-15 08: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