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福建

福建宁德:“产改”让传统产业焕发新光彩

2021-11-11 09:10:54来源:工人日报

  福建宁德青拓集团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激励职工自主创新,带来发展新动能

  “产改”让传统产业焕发新光彩

  福建宁德湾坞半岛,一条全世界最长的红土镍矿皮带输送通廊依海而建、穿山而行,绵延7.5公里,通联区域内的6个万吨级物流码头,将不锈钢冶炼的原材料源源不断地送往青拓产业园区内的一座座自动化车间。

  这是青拓集团兴建的冶金新材料产业园,也是世界单体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及深加工基地。全球10%以上的不锈钢经由青拓1.5万多名工人的手,从宁德销往全球。

  “与传统的炼钢厂不同,我们不仅在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更在乎‘钢铁背后的产业工人是如何炼成的’。”该集团董事长姜海洪告诉记者,“在青拓,‘产改’和自主创新改变了产业面貌与格局。”

  “孙工”成了“孙总”

  在青拓,认识“孙工”的人不多,知道“孙总”的人却不少。无论是“孙工”还是“孙总”,说的都是青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勇伟。

  在孙勇伟的办公室里,珍藏着一本“助理工程师”职称证书,发证日期是2007年。那一年,他大学刚毕业没多久,来到AOD精炼炉旁当配气工。“当初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要当一名工程师。”孙勇伟笑着说,“我还没当上工程师,却先成了总经理。”

  让孙勇伟脱颖而出的,是他那股对技术的钻劲儿。近年来,青拓在全球首发了多项不锈钢创新成果。2008年青拓首创RKEF+AOD双联法不锈钢冶炼工艺技术,将镍铁生产和不锈钢冶炼工艺打通,实现了“吃进红土吐出不锈钢”的工艺革新,使不锈钢冶炼节约能耗50%;2018年全球首发高氮节镍奥氏体不锈钢QN1803,在性能提升前提下,镍含量下降了60%,成本降低了20%,让不锈钢走进了更多百姓家庭;2020年青拓成功开发了具有良好切削性能的环境友好型材料QF24Sn,实现了“笔尖钢”中国造的目标……

  在这些创新项目中,80后孙勇伟始终是参与项目攻坚的技术骨干,他也因为创新成效突出,于2017年被任命为青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孙勇伟自己看来,“孙工”之所以能成“孙总”,关键在于“产改”。

  该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刘永清介绍,作为宁德市首批参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的民营企业,青拓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了优化。在集团工会参与制定的诸多改革方案中,岗位设置方案尤为引人瞩目:“改革后,岗位设置分为管理技术岗与生产岗两大类,不再单设管理岗。”这项改革,让“管理”与“技术”这两条原本永不相交的平行线,终于有了交汇点;也让像孙勇伟这样的工人,能够走向更大的舞台。

  共享创新成果

  球座体里有5条引墨沟槽,加工精度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表面粗糙度要控制在0.4微米……如果没有参与开发“笔尖钢”,集团研究院长材开发部部长奚飞飞对这些工艺标准也没有直观的认识。

  而这些复杂的理论与工艺,就“装”在了曾经一度无法国产化的“笔尖钢”里。

  在奚飞飞看来,“笔尖钢”研发的难点在于“配比”。钢材中微量元素比例的细微变化都会影响钢材质量。“笔尖钢”中各种元素的比例究竟如何?实验员只能从零起步,不断试验以寻找最佳的配比方案。

  “成分配比固然难,冶炼工艺也同样关键。”孙勇伟告诉记者,正常高纯度钢不允许有夹杂物,但为了得到“笔尖钢”易切削的性能,必须在钢体内形成均匀的球状硫化物,这就对冶炼全过程中氧含量及温度的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来自研究院和生产线上的不同观点,带来的不是冲突而是兼容。通过近两年的研发,青拓创造性地用锡替代了传统的铅和铋,使“笔尖钢”不仅获得了良好的性能,还拥有了环保的“新体质”。青拓还将“笔尖钢”的规格从2.3毫米进一步缩小到了代表国际“笔尖钢”最高制造水平的1.6毫米,实现了“笔尖钢”全口径的国产替代。

  与传统的钢厂不同,在青拓,像这样从研究院到生产线的“跨界”合作每天都在进行着。2016年青拓集团成立研究院,与复旦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一批科研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专门从事不锈钢工艺改进、新产品开发及应用。

  “考核标准不同、观察视角不同、职业经历不同,工程师和研究员‘合而不同’。”青拓集团工会主席钟盛江告诉记者,研究院成立后,如何让实验室里的研究员和生产线上的工人实现融合创新,成为了摆在工会面前的问题。

  为此,青拓探索推行了研发、生产“双轨制”岗位评定晋升制度。对于生产一线员工按实习、见习、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7个等级进行能级考核;对研发人员按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主任工程师、首席工程师5个级别进行认证。集团鼓励研究员与工程师基于生产实际开展联合攻关,创新成果不唯学历、不唯身份,全员按实际贡献大小分配创新所得。

  据钟盛江介绍,在一年一度的青拓创新奖评选中,“笔尖钢”项目荣获特等奖,60万元奖金由研究院与实业股份公司按1:1比例进行分配,从生产线上的副操作手到实验室里的分析员,都能分享到创新带来的收益。

  成才路子广了

  全国劳模周小明是福建青拓镍业有限公司炼钢部副部长,连日来,他忙着研究浇铸工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考核规则,他希望帮助锅炉前的工人再开拓一条职业技能提升的路径。

  周小明告诉记者,2018年青拓集团成立了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制定了《青拓集团职称评审管理办法》,开展企业内部员工职称评审工作。2019年,青拓成为福建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的试点企业,包括浇铸工、粉矿烧结工、高炉炼铁工等在内的8个工种成为青拓申报自主等级认定的岗位。仅今年,青拓自主认定职业技能等级的职工人数就超过2000人。

  “以前炼钢浇铸工要评技能等级,没有高中以上学历没法参评,现在企业不仅有职称评选也有技能等级认定,还放宽了对学历、年龄、论文的要求,让工人成才的路子变广了。”周小明告诉记者,随职称和技能等级而来的,是增长的工资和子女就学、购房优惠等一系列宁德当地的人才政策。他感叹:“工人也能成才,这让很多低学历的一线工人有了盼头。”

  近日,看着在青拓技能等级认定考场前排队考试的年轻工人,在现场调研的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梁建勇感叹:“‘产改’让‘夕阳产业’也能焕发出‘朝阳光彩’。”

  (记者 李润钊 李逸萌)

  《工人日报》(2021年11月11日 03版)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