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人民政协报专版聚焦:“科技福建”正潮涌

2021-09-27 08:49:24  来源:人民政协报

人民政协报专版聚焦:“科技福建”正潮涌

  “科技福建”正潮涌

  ——福建省政协“增强全省科技创新能力”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综述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

  648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落地,9385名高层次人才集聚,2.5万人次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野赋能乡村……“科技福建”正潮涌东南,扬优乘势,挺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核”。

  如何助力这场新时代科技创新大博弈?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政协责无旁贷。6月17日,福建省政协围绕“增强全省科技创新能力”召开首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及高校代表或身在现场,或视频连线,齐谋良策,共商良方。

  福建省委书记尹力参加会议,在现场边听边记,并与委员协商交流,积极回应。

  省政协主席崔玉英表示,要为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最大增量”作出政协贡献。

  主动领题

  今年1月,福建省委书记尹力在省委常委会会议上“点题”,强调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第一动力源,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牢牢抓住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让创新创业创造在福建更快捷、更方便、更易成功。

  3月,福建省政协召开专题协商议题调研座谈会。相关省直部门介绍了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现状、瓶颈困境及下一阶段打算,省政协调研组、省民主党派、工商联、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主动领题”,深入实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调研活动——有的以小分队形式实地调查,汇聚众人智慧力量;有的细化分工,委员单兵作战,提出独到见解;有的利用工作资源、界别资源,组织多层次的座谈、论证、走访活动,展现了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

  这是一次党政出题、政协搭台、各方参与的大调研。

  项目多、任务重,如何寻找切入点和侧重点?省政协精心策划安排,选取福州、泉州、厦门、宁德等具有代表性的经济龙头城市开展调研。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组织政协委员“兵分数路”前往广东、上海、重庆等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先后召开35场研讨会和座谈会,并引入5所高校专家团队开展比较分析,精心“打磨”出139份调研报告和意见建议。

  “全省科技创新发展问题主要集中在创新资源、R&D经费投入、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环境等方面。”在调研中,省政协副主席薛卫民认为,与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相比,福建在投入、人才、企业等创新资源和要素配置上存在明显差距。

  “上海、重庆之所以能够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在于他们有敢为人先、敢于突破条条框框谋发展的创新意识,有各部门劲往一处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良好生态。”省政协委员高金兴说。

  此外,创新环境差距明显的问题,也被多位委员提及。对此,福建省教育厅厅长林和平坦言,与福建省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全省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仍显不足,核心攻关能力也不够强,承接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少,科研显示度贡献度不高。

  “中国科学院下属100多个科研院所都拥有各自的技术专长,有很多是福建产业发展非常需要的。”省政协常委曹荣认为,要推动“政产学研金用”深度融合平台建设,促进各种创新要素联动联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中科院科技成果在福建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建议设立专项资金稳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从0到1”的基础研究,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集智破题

  “要进一步打造升级‘福建沿海科技创新走廊’,形成‘一廊引领、三轴辐射、多节点联动’的发展格局。”

  “依托中国(福建)自由贸易区,推动‘自由贸易’与‘自主创新’做加法,发挥‘1+1>2’的叠加效应。”

  ……

  直面问题,发言有案例、有数字、有对策,与会人员交流交融亦交锋。

  “目前福建省出台的关于人才认定的标准对学历和职称限制过于严格。”平潭宗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孟邦谈道,2022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4万人,但目前中国大陆全行业人才存量仅有51万人,人才缺口大。而福建呢?“以厦门大学为例,集成电路专业每年计划招生名额仅为30人。”

  省政协委员李宝银一听“高校人才”,赶忙接过话题,“2019年,全省省属高校生人均经费投入不足2万元,远低于上海、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甚至低于海南。”在李宝银看来,要建立“国家高水平大学”与“省属高水平大学”对口帮扶机制,支持高校依托优势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序列,并在完善“生均+专项”投入机制的基础上,坚持扶优扶强。

  “科技创新,本质上还是人才驱动。”省政协副主席阮诗玮则建议,加快制定“闽籍英才回归”专项政策,推进编制、绩效、人才引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争取在“十四五”时期新建2到3所国内外理工科名校的研究生院或中外合作研究型大学,以更加优厚宽松的环境引育创新人才。

  近年来,创新驱动已成为各地竞争和发展的核心战略。今年1月,福建省出台《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动纲要》,提出逐步推动规划建设校、产、城、人深度融合的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努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升级?省政协常委林治良提出,围绕物联网、海洋、光电等优势产业,引进中科院等共建高水平科研院所,引导社会资本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高位嫁接,推进技术转移中心、“一网一厅”等服务平台建设。

  “2004年,国有企业福建光学仪器厂引入民营资本、技术骨干、团队作为控股股东,并实施员工股权激励。改造后,机制活了,产业也由弱到优,2019年成为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省政协委员宿利南结合行业经验,介绍了国有企业创新体制机制案例,建议对市场充分竞争的行业集团,包括省国资委的一级企业,全面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以促进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创新领域中发挥更大作用。

  坦诚答题

  “目前,我们正致力于提供全自动化的‘黑灯工厂’,尽管发展势头不错,但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奖补政策方面还是缺点‘火候’。”宁德思客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付文辉话音落下。

  “我们坚持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并建立稳定增长机制。”省财政厅厅长余军回应:“下一步,我们新增投入将重点围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相关科技创新建设。”

  委员、企业与部门之间坦诚互动,不断凝聚共识与合力。

  助力科技创新,委员和专家学者共同用“为”的担当,展协商成事之“能”。

  “省政府成立专项小组,针对网络视听、直播电商以及‘区块链+碳交易’‘区块链+NFT艺术品交易’‘区块链+数据资产交易’等领域出台精准引导政策,推动成为全国试点项目。”作为东湖数字小镇镇长,省政协常委陈国平长期躬身一线,带来了富有“泥土气息”的“好声音”。

  通过视频连线,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校长付贤智建议,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体,布局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重点瞄准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主导和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时利用福建民营企业众多的优势,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成立行业联盟,整合资源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联合研发中心,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政策将根本性改变煤炭消费结构。”中国科学院院士、省政协原副主席吴新涛建议提前布局,发展煤制乙二醇、煤制甲酸甲酯、煤制碳酸二甲酯等煤化工及其下游产业链,做大化工产业集群,有力支撑福建高质量发展超越,降低全省碳排放。

  尹力听取委员的发言后表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等攻关机制,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坚持创新不问出身,培育和引进更多产业领军团队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优化人才服务,“让人才留得住、扎下根、出成果。”赢得现场一片热烈掌声。(记者 王惠兵)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