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侯官村:千年古渡村 续写芳华篇章
-
侯官村全景。
福州晚报记者 陈木易 文/摄
家乡的方向,是记忆深处最美的凝望。乡愁总与距离有关,那距离是一条梦中的彩虹,连接着心与故乡。
今年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局之年。中共福州市委乡村振兴办与福州日报社重点策划、联手打造“媒体看福州乡村”系列报道,今起陆续推出。
纸媒、自媒体、主播等不同的媒体方阵代表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与大家一起寻找乡愁里最有底蕴的文化,最有故事的人,最美的画面,最动听的歌谣。栏目将再现乡愁、乡音、乡情和村庄里的动人故事,充分展示乡村新面貌、新气象、新风尚。
在我生活的城市西端,闽江南岸,有一处名叫侯官的千年古渡村。
千帆掠影似犹在,流淌千年的闽江水,见证着江畔渡口的繁华与没落;还有那曾经被清晨商贾往来喧嚣声唤醒的古稀老人,仍惦念着渡船泛起的涟漪……
乡村振兴东风正兴,侯官村已悄然“蝶变”。重获“新生”的侯官古街,重新聚集人气的古码头沙滩,以及正蓬勃发展的文旅产业……侯官村正以另一种姿态,展示着新颜。
-
始建于唐武德年间的城隍庙。
千年古村芳华犹存
驱车从福州市区出发,经洪塘大桥到国宾大道后,转经崭新整洁的侯官北路便来到侯官村内,前后不到半个小时。
立于防洪堤畔,我迫不及待领略这千年古渡村的风采。只见奔流不息的闽江沿着村子岸边流淌而过,留下了古渡口码头与质地细腻的江岸白沙滩。清风拂面,江面广阔,烟波浩渺,满目潋滟水光,不愧乌龙江西第一景色的美誉。
福州古代以水路交通为主,侯官村地处闽江南岸,与北岸的荆溪遥遥相对,前方就是南台岛的西北端,南北闽江(即乌龙江和白龙江)在此分流,是一处航运的黄金水道,但凡往福州西行的轮船都要在此靠泊运载货物和旅客。
-
镇国宝塔临江矗立。
古码头旁,临江矗立着一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镇国宝塔。它是侯官村的标志性建筑,曾默默地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人,并见证着侯官千年来的变迁。距离镇国宝塔不远处,还有一座始建于唐武德年间的城隍庙。庙正面为红砖碑楼式门,墙顶部为飞檐造型,庙中建有戏台、厢楼、拜亭、大殿及后殿,庙中梁柱与构件颇为精美,依稀可见当年的恢弘气势,其蕴含的城隍文化更是绵延不息。
-
修缮后的侯官古街。
移步村内,街巷狭长深幽,恬静安然。漫步在经过修缮开发后的侯官古街中,可见门牌上依然保留着上市、中市、下市等称呼。村内还存有几处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让周边的街巷多了一份清净和古韵。
走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你会发现古村岁月仍有迹可循,总让人有一种置身千年前的错觉。
-
古朴的老屋内满是绿意。
村民们成为“异姓家人”
“我们侯官人都是喝码头水长大,来者均是客,我们侯官村的民风亦是如此。”伴着虫鸣,年过七旬的老人谢宝春招呼我同品清茶,并道出关于侯官古村的二三事。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水口电站的建成以及洪塘大桥建成通车,侯官村渐渐失去了交通要道的作用,村子也慢慢沉寂了。“每日清晨,把我唤醒的不再是码头来往商贩的喧嚣声。”谢宝春老人说,在航运旺盛时期,每天早上4点多,这里早已人声鼎沸,人来人往,一片繁忙景象。侯官村的繁华吸引了不少“靠水吃饭”的商贾择居于此,村中有了20多种姓氏,但经津渡文化的熏陶,秉承“和气生财”的观念,村民间相处十分和谐和包容。
此外,侯官村里,还有许多令人赏心悦目的“微景点”。幼儿园旧址变身崭新的党群活动中心,垃圾堆变身新颖的“口袋菜园”,拆违清出的空地变身绿地、停车场等。谢宝春老人说,这些都是“整洁闽侯”的成效,靠的便是“异姓家人”团结合作。
-
省委党校新校区。
古村落将重焕光彩
聊着逛着,我竟忘了时间已近傍晚。走出村口,看着远处的船只渐渐“驶入”落日的余晖中,“日泻帆光淡,江澄塔影寒”的诗句不禁脱口而出,并让我有了一种想和诗句作者曹学佺对话的冲动,讲述关于侯官村的过往,侯官人的乡愁,有多少讲多少,有多远讲多远……
感叹间,江岸白沙滩上开始嘈杂起来。原来,曾一度荒废的古渡口与沙滩连成一线,成了夏日里市民游玩的网红打卡点。每当夜幕降临,到此休闲纳凉的群众络绎不绝,最多时甚至能达到数千人。在沙滩周边,还搭建起了30间店面,被村民们用来经营小酒吧、露天卡拉OK等,以此来发展夜色经济。
不论是新建成的省委党校新校区,还是古韵十足的五水公园等,在我看来,侯官村将成为福州“两江四岸”科技创新段和文化展示段的重要节点,这颗江岸景区“明珠”将重新焕发新的光彩。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