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福州会场系列活动举行
市博奇妙日 文物“活”起来
-
10位代言人共同揭开“守护文物 我为福州文物代言”长卷。
福州晚报记者 管澍 翁宇民/文 陈暖/摄
镇馆之宝的创意视频首发、市博首个文创产品面世、首次邀请专家根据馆藏设计宋代服饰、邀请十位市民为福州文物代言、全国规模最大的“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展开展……18日,福州市博物馆热闹非凡。
“5·18”国际博物馆日福州会场系列活动,像一个装满宝物的多宝盒,不断给市民开出惊喜,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该活动由市文物局和福州日报社联合主办,市博物馆和福州晚报承办。
看
文物“动”起来
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薄意夜游赤壁图》,取材于苏东坡著名的《赤壁赋》。视频将寿山石方寸之间的千里美景,与古画相映衬,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出这件田黄石惊世之作。
这个创意视频,是市博物馆与福州晚报联手打造的。这种经新媒体包装和互联网传播,让文物“活”起来的尝试,让市博珍宝收获大批粉丝。
《海丝遗珍——福州的海底宝藏》《夏日炎炎话纱罗》创意视频,揭开30多年来福州最重要的两次考古发现(“碗礁一号”沉船与茶园山宋墓)的面纱。随着晶莹剔透、洗尽铅华的东方瓷器出水和“举之若无,裁之为衣,真若烟雾”的宋代罗衫重现,观众惊叹于清康熙年间景德镇民窑制瓷的最高水平,感慨于中西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相遇,震惊于可媲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襌衣的“福州造”纱罗。
-
“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展现场。
听
葫芦瓶的“福音”
市博物馆首个文创产品——清康熙景德镇窑黄釉青花莲花蕉叶纹瓷葫芦瓶,18日首次亮相。
为什么选葫芦瓶作为市博物馆的首发文创?
市博物馆公众服务部主任林娜用四个关键词为观众介绍。
第一个是“送福”。在中国传统里,葫芦是“福禄”的谐音,瓶寓意“平安”。
第二个是“交融”。清康熙年间,中国的瓷器成为欧洲贵族竞相追逐的“时尚奢侈品”,而葫芦瓶是其中的“网红产品”,散发着鲜明的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气质。
第三个是“印记”。以葫芦瓶为代表的外销瓷如一张张亮丽名片,循着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制造推向世界。
第四个是“新生”。沉睡海底300多年,被制作成“高定文创”,带着市博物馆“把文物带回家”的初心,它的“新生”,可为市民带来一场穿越时空的邂逅。
-
穿着宋代服饰的女子在现场表演。
瞧
宋朝姑娘这样穿
18日的活动现场,一群少女身穿精美的宋代褙子、短衫、百迭裙等传统服装,仿若从宋代穿越而来。她们点茶、投壶、梳妆、抚琴、焚香,生动活泼地重现宋代女性的日常生活。
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副教授、纺织服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陈栩是这场演出的策划者。她潜心研究市博物馆收藏的宋代服饰珍品样式,此次精心设计制作5套不同风格的宋代服饰。
“福州作为海丝大港,曾考古发掘出大量珍贵的丝织品,这些文物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保护和利用。”陈栩说。
逛
高科技特色展览
18日,“至宝通洋外——‘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展”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记忆系列展之一“讲好雷锋故事——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馆藏雷锋文化系列纪念品展”在市博物馆开展,吸引了不少市民。5G智能导览机器人、全息投影、沉浸式体感交互体验系统等高科技手段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活动现场,专家鉴宝是个高人气环节。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羊泽林和福建省文物鉴定组专家、文博研究员陈卫三,为10多名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专业的鉴定意见和点评。
-
市博物馆首个文创产品——清康熙景德镇窑黄釉青花莲花蕉叶纹瓷葫芦瓶。
聊
10件镇馆之宝“开口”
如何拉近文物与普通人的距离,国际博物馆日福州会场有“妙招”,举办沙龙环节“我为福州文物代言”,邀请10位市民代言,让文物“开口说故事”。
有“反贪”寓意的青铜方罍
对于举世罕见的商兽面纹双兽耳衔环青铜方罍,福州晚报编委、福州日报社影像中心主任雷岩平表示,它不仅是古人用之与上苍沟通交流的“神器”,其身上所镌刻的饕餮纹还是古今通鉴的“反贪”警示。“饕餮纹也叫兽面纹,饕餮因为‘贪’吃掉自己的下巴,故这个纹饰有戒贪戒欲的作用,于今也有反腐倡廉的现实意义。”
昂贵的“夜游赤壁”
也许这是史上“最昂贵”的一次泛舟夜游,因它出自20世纪寿山石东门派大师林寿煁之手,被镌刻在一块重达500克的极品田黄石之上。
寿山石博物馆馆长王永福道出《薄意夜游赤壁图》特别之处:一是这样大小的田黄石作品被国有博物馆收藏的甚少;二是500克田黄石价值是同重量黄金的几何级;三是东门派并不以薄意雕见长,为作品增加了一层人为的“罕有”。
“福犀”之美由宋始
剔犀又称云雕,福州的剔犀漆器工艺在古时尤胜于其他产地,被誉为“福犀”。市博物馆馆藏的南宋剔犀如意云纹三层葵形盒,被称为国宝中的国宝。
福建省漆艺大师许德越通过这件文物,让人了解到,早在宋代,福州就设立漆器督造院,漆器工艺在福州拥有一段辉煌的往事。
-
残缺的瓷片组成的瓷器墙。
方章之上的盛大春天
作为最年轻的代言人,闽江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大三学生王卉从艺术赏析的角度,带市民见识了民国林清卿田黄石薄意雕作品《梅鹊争春方形章》的精巧之美。这是一幅刻于石上、仅在方寸之间的写意画,但它所表达的春意之盛大,并不逊于大尺幅的卷轴。
婴戏图里看宋元生活
福建省文史馆原馆长卢美松介绍了《元佚名绢本婴戏图斗方》。他说,宋元时期,我国文化发达、经济繁荣,因此对婴儿特别珍爱。这幅画上出现精美的小孩服饰、玩具等,可看出当时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以及当时人们对儿童的保护和养育观念。
徐悲鸿画中“留言”陈子奋
福州市作协副主席孟丰敏讲述了“徐悲鸿设色伯乐相马图横披”背后,两位大师鲜为人知的深厚友谊。
她说,徐悲鸿非常赏识当时尚未满30岁的陈子奋,来榕时专程登门拜访,而陈子奋也刻了三枚印章送给徐悲鸿。在离开福州前,徐悲鸿创作了伯乐相马图,寄托对陈子奋的期待,并在画的左边书下大段留言,称陈子奋为“生平畏友”。
举世无双,白描祭酒
“陈子奋设色春光月月遍人间图中堂”,恰恰可与“徐悲鸿设色伯乐相马图横披”成为相呼应的故事。
福州市博物馆讲解员陈旭介绍,从长乐走出的画家陈子奋,被世人称为“举世无双,白描祭酒”。陈子奋的诗书画印堪称四绝。市博物馆珍藏的这幅画,不仅可展示他白描功力,也是其以书入画、书画同源的最好诠释。
-
18日,“5·18”国际博物馆日福州会场系列活动,像一个满载宝物的多宝盒,不断给市民开出惊喜。
陶匏壶里的文化与精神
朴实无华的汉弦纹双系灰陶匏壶,为何成为市博物馆中最受关注的宝贝之一?
福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五届主席林山介绍,该陶匏壶反映了福州城在汉朝时的工业制造水准,体现了福州人的文化情怀。
清朝“洋气”的中国制造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赖正维,为大家展示了清康熙青花雏菊纹菱口瓷盘的“洋气”。其上的雏菊纹,是在欧洲非常受欢迎的纹饰。这种外销“高定”款,说明了福州港在海上丝绸路的重要地位,代表清初民窑烧造青花瓷的最高水准。
它是海丝文化的“代言”
2005年全程参与“碗礁一号”水下考古发掘的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羊泽林,是当时出水文物——清康熙景德镇窑黄釉青花莲花蕉叶纹瓷葫芦瓶的代言人。他解读了葫芦瓶特殊造型传达的文化含义:“它是中西文化的结晶,也是海丝文化的‘代言’。”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