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最高法重新界定少年法庭受案范围 更有针对性保护未成年人

2021-01-20 10:43: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20日电 在20日上午最高法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研究室主任姜启波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意见》,今天向社会公开发布。意见分7部分30条,包括重新界定少年法庭的受案范围等新特点。

  姜启波指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帮助未成年罪犯悔过自新、重返社会。未成年人审判被誉为“特殊的希望工程”。针对近年来杀害、性侵、虐待未成年人,校园欺凌以及利用网络实施的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人民法院坚决依法打击,对挑战法律和社会伦理底线、性质恶劣的重大犯罪,该判处重刑乃至死刑的坚决依法判处,绝不姑息。

  姜启波说,在少年法庭发展过程中,各地法院积极探索,创立发展了寓教于审、圆桌审判、社会调查、犯罪记录封存、心理疏导、合适成年人到场、回访帮教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审判制度。全国法院涌现出尚秀云、李其宏、詹红荔、陈海仪等一批热心奉献未成年人事业、具有丰富专业审判经验的少年法官先进典型。少年法庭成为人民法院的“金字招牌”,未成年人保护成为我国司法人权保障的一大亮点。

  姜启波表示,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为适应新时代要求,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大力推动未成年人保护事业发展,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精神,对2010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法庭工作的意见》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姜启波称,本次发布的《意见》分7个部分,共30条。主要有以下五个新的特点:

  一是重新界定少年法庭的受案范围。为深化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改革,厘清未成年人审判与刑事、家事审判的分工,《意见》对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受案范围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定,将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关系密切的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及行政诉讼案件纳入少年法庭受案范围,以保证案件数量和审判工作的平衡,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二是探索加强未成年人审判机构新路径。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未成年人审判专门机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关于应当确定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办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负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要求,《意见》规定,坚持未成年人审判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加强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加强审判专业化、队伍职业化建设。最高人民法院设立未成年人审判领导工作机制,加大对全国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调查研究、业务指导。高级人民法院相应设立未成年人审判领导工作机制,中级人民法院和有条件的基层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况和需要,设立未成年人审判领导工作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要结合内设机构改革,充实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力量,加强未成年人审判组织建设。从审判实践来看,未成年人案件多数在基层法院,因此,《意见》提出,探索通过对部分城区人民法庭改造或加挂牌子的方式设立少年法庭,审理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确保未成年人依法得到特殊、优先保护。

  三是提出在少年法庭配备专门员额法官的新要求。《意见》指出,各级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未成年人审判的工作特点和需要,为少年法庭配备专门的员额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要选用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法官负责审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采取措施保持未成年人审判队伍的稳定性。

  四是建立新的未成年人案件司法统计指标体系。目前的司法统计指标中,部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数据,没有从成人案件的数据中分离出来,进行专门统计。因此,《意见》明确提出,“对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实行专门统计。建立符合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特点的司法统计指标体系,掌握分析涉及未成年人案件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少年司法政策。”

  五是建立新的未成年人审判工作考核机制。由于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特殊性,审判前后大量的延伸帮教工作,对教育矫治未成年人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的责任担当。为准确反映、科学评价少年法庭、少年法官的工作业绩,调动、激励工作积极性,《意见》提出,对未成年人审判进行专门的绩效考核。要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实行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相适应的评价考核标准的要求,将社会调查、心理疏导、法庭教育、延伸帮教、法治宣传、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不能仅以办案数量进行考核。

  姜启波表示,本次《意见》的发布,对提升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能力水平,解决未成年人审判实践中的问题,推进未成年人保护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詹婷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