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5·18”赛格广场大厦振动事件调查结果发布:桅杆风致涡激共振是直接原因
2021年5月18日,赛格广场大厦出现有感振动,深圳市住建局组织院士专家和权威技术团队对大厦结构安全和振动原因进行论证分析。专家组通过技术调查、环境和设备运行调查与测试,排除了地铁运行、周边工程施工或爆破、空调机组运行等影响因素。通过对风致振动与结构累积损伤的重点分析,专家组认为:桅杆风致涡激共振和大厦及桅杆动力特性改变的耦合,造成了赛格广场大厦的有感振动。
1.桅杆风致涡激共振是引发大厦有感振动的主要外因。
一是对桅杆开展专项动力性能测试和分析。采用了多普勒激光测振、振动视频图像识别等技术手段。结果表明:桅杆在5月18日—20日发生了21次频率为2.12Hz反相位从静止开始的非对称风致涡激共振。二是对大厦开展持续的动力性能监测和分析。从大厦地下室到顶层桅杆进行了加速度等实时监测,实测了振动形态、频率、阻尼比等各项动力参数,得出了前20阶的各种振动条件下的主要振动模态。结果表明:5月18日—20日大厦发生的有感振动为高阶弯扭组合模态,与桅杆振动频率同为2.12Hz。三是激振测试验证了桅杆的振动可以带动大厦振动。对桅杆和大厦开展了不同位置、不同方向、不同频率共26个工况、63组的激振测试。结果表明:在2.12Hz频率下,桅杆的第四阶非对称振动可以带动大厦发生高阶弯扭组合振动。
综上,在稳态且持续一定时间的特定风场条件下,大厦桅杆产生了频率为2.12Hz的第四阶反相位非对称涡激共振,激发了大厦主体结构频率同为2.12Hz的高阶弯扭组合模态,进而引起大厦主体结构有感振动。
2.大厦及桅杆动力特性的改变是引发大厦20余年后才发生有感振动的主要内因。
大厦使用20余年后,局部楼层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及桅杆连接点等累积损伤使结构频率、阻尼比等动力特性发生了改变,桅杆和大厦主体结构具有了2.12Hz的共同振动频率,形成了共振的必要条件。上述局部累积损伤只是对结构动力特性产生了影响,不影响主体结构安全。(总台记者 杨振 刘祎辰)
相关新闻
- 深圳疫情处置基本结束 全市均为低风险地区(2021-07-06 17:37:09)
- 7月6日零时起 深圳东莞出省无需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2021-07-06 08:08:09)
- 深圳中考考生及家庭同住人员须持7天核酸阴性报告(2021-06-22 20:10:18)
- 深圳4例本土确诊病例均感染Delta变异株(2021-06-22 20:10:17)
- 深圳新增确诊病例轨迹涉及餐厅,宝安区暂停堂食(2021-06-22 08:12:15)
- 深圳6月21日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021-06-21 21:09:20)
- 6月20日0时起,离深出省须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2021-06-19 20:15:55)
- 深圳机场:今日13时起进入航站楼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2021-06-19 13:01:50)
- 深圳新增2例确诊病例,其中1例为机场餐厅服务员(2021-06-19 08:50:10)
- 深圳通报新增确诊病例详情:为机场海关工作人员(2021-06-15 16:27:32)
- 深圳3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2021-06-08 15:54:50)
- 6月7日12时起,乘机离深须持绿码和有效核酸阴性证明(2021-06-07 07: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