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给宝宝喂药是个技术活!这几个喂药误区别再犯了

2021-05-12 15:19:13  来源:福建卫生报
  

  给宝宝喂药是很多家长头疼的一件事,不吃药宝宝生病看着难受,喂也喂不进去,家长们十分焦急。每次吃药都是在斗智斗勇。为了让孩子吃药,许多家长开始各显神通。比如这样的↓↓↓

给宝宝喂药是个技术活!这几个喂药误区别再犯了

  还有这样的↓↓↓

给宝宝喂药是个技术活!这几个喂药误区别再犯了

  殊不知,很多技巧都是错误的,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 ,还会引起其他风险。

  指导药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药师 饶欣

  误区一:捏鼻强行灌药

  有的家长会捏住孩子的鼻子,在孩子的哭闹声中强行灌药,这种喂药方式很容易将药物呛入气管,引起呼吸道炎症,甚至可能堵塞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危险。

  误区二:药物掺入果汁或牛奶中

  用果汁喂药,虽然增加了口感,但是由于果汁中含有酸性物质,果酸会中和碱性药物,或使药物提前分解,从而影响碱性药物的疗效。比如用果汁送服小苏打片等碱性药物,酸碱中和会使药物失效;送服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则会降低药物的溶解度。

  用牛奶喂药,因牛奶中含有大量钙、铁、镁等微量元素,可能与抗菌药物如甲硝唑等形成不溶螯合物。一旦发生这些情况,不仅影响药物吸收,甚至可能造成药物完全失效。

  误区三:骗孩子药是甜的

  为了让孩子吃药,有的家长会连哄带骗地说药片就像糖果一样是甜的。

  但这个善意的谎言很容易会让孩子误以为药和糖是一个概念,无病也乱吃药。

  误区四:擅自加大剂量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快点好起来,急于求成,不按说明书给孩子服药,擅自加大了剂量。

  这样做可能会引起中毒,比如退热药服用过量,会伤及肝脏。

  误区五:用奶瓶喂药

  奶瓶喂药的行为很容易让婴幼儿对奶瓶产生抵触和反感。

  如果反复如此,甚至会形成条件反射或者相关记忆,让婴幼儿产生难以消除的厌奶行为。

  误区六:这顿忘了吃,下顿加倍补

  每种药都有它特定的服用次数和时间,即使某一顿忘了,也不能下顿“补回来”。若是药物剂量加倍,可能会导致儿童药物中毒。如果距离下一顿时间较长,可以直接补服,下次给药时间较原来适当延迟。

  误区七:水温掌握不当

  儿童服药,水温以温凉为宜,不要觉得孩子生病了就应该多喝“开水”,水温过高对孩子的身体不仅无益,还可能会破坏药物成分。

  宝妈们在冲泡下面 5 类药物时,不要用超过 40 ℃ 的热水:部分维生素(维生素 C 等);活菌制剂(金双歧、妈咪爱、亿活等);抗生素制剂(阿莫西林颗粒等);活疫苗(脊髓灰质炎糖丸);大多数需要冷藏保存的药品(生物制剂等)。

  误区八:成人剂量减半后服用

  小朋友生长发育还没完全成熟,用成人剂量可能会给他们造成药物过量甚至带来身体的潜在伤害。

  某些剂型,如缓控释制剂或者肠溶片等,当它们碾碎、掰开时会破坏药物的剂型设计,可能会让药物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提前被吸收而导致不良反应。

  而成人常用的喹诺酮类抗菌药(如氟哌酸、环丙沙星等),是有年龄限制的,说明书明确规定18岁以下禁止使用,如用药不当会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

  正确喂药方法:

  ①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

  当孩子发烧伴随呕吐,喂不进去的药时,可以选择栓剂退热。较小的孩子因为吞咽能力较差,选择液体制剂更利于接受。

  ②选择合适的喂药工具

  如带刻度的滴管、量杯、喂药器等。

  ③选择合适的制剂

  很多儿童制剂加入水果味,如草莓味、香蕉味等。药瓶的包装也设计加入了卡通图案元素。药液的颜色像橙汁一样,这些做法就比较讨喜。

  ④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鼓励和表扬孩子。孩子吃完服药后,及时表扬孩子,让他们觉得自己非常勇敢。家长们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你一口来我一口,让整个过程变得更加有趣。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