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桥:福州现存最完整的宋代石拱桥
-
▲路通桥航拍
福州有句民谣:南台沙合,河口路通,先出状元,后出相公。今天,我们来了解下民谣中的“路通”与路通桥。
-
在南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南段新港街道路通河上,横卧着一座构造独特的古石桥——路通桥。明王应山《闽都记》载:“路通桥在河口尾,宋建。”桥边所立建桥石碑也载:“建于唐贞观年间,重建于宋”。
-
这是福州现存最完整的宋代石拱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桥为东北至西南走向,二墩三孔石拱桥,花岗岩石砌建。
-
路通桥全长30.7米,两侧桥头宽约7米,呈喇叭状向中间收缩,到桥顶仅3.6米,桥拱中间大,两边小,桥墩底部设分水尖,分水三道。
-
两端为台阶踏步,各有十余级石台阶,两侧台阶还铺了水泥平路,应该是现代修建,方便骑行。
-
两侧护栏的望柱、寻杖、栏板,均按宋代《营造法式》规制建造。
-
桥北有清道光乙丑(1829)修桥碑记一方,高2.76米,宽0.83米,厚0.17米。碑额横书:“路通古迹”。碑文有:“路通桥道,建自唐太宗贞观年间,经程国公建造。”
程国公即程咬金,他因开国有功,被封为国公。福州还有一句民谣也讲了程咬金建路通桥的故事:“水部蛤埕状元境,程国公起建路通桥。”
-
然而,程咬金是唐朝开国大将,唐代南公河口一带是汪洋,台江只有大庙山才见埠头,而路通桥是宋桥,所以,说路通是程咬金所建仅为民间传说,有待考究。
相传程咬金来福州时,当时福州闹饥荒,程咬金上奏朝廷,说夜梦神人指示要在福州河口造桥。唐太宗问:“要多少银两?”程奏:“此桥长,从桥头看不到桥尾。”太宗准奏,程就建了路通桥,余下银两赈济饥民。
后有人状告程所奏言过其实,皇帝派人察看,果然是桥头看不到桥尾。因为是拱桥,主拱高大,桥的驼峰高耸,挡住视线看不见桥尾。当地人民感激程咬金,因此桥栏的蜀柱上不刻狮子、莲花,而刻程所戴的国公帽形状。福州有黄朴者,后来果然中了状元。这也正应了那句古谶。
-
路通桥的勾栏,是其最具特色的地方。这种形制的勾栏在福州地区仅此一例,就连在福建省内至今也未发现与其相类似者。
-
早些年,路通桥上还有一个自然奇观,枝繁叶茂的两株大榕树与路通桥相依相伴,像两个卫士,守护者路通桥。如今,桥身两侧已经不见当年的大榕树,留给后人的只有无尽的遐想。
-
站在桥上,凭栏望去,两岸郁郁葱葱,美不胜收。
-
附近的孩子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路通桥,还会在桥旁栈道玩耍嬉戏,这里留下了他们快乐的成长足迹,也赋予了路通桥新的生命和活力。
-
桥北还有一座路通庵,也叫武圣庙,是本地最大的民俗信仰。庙中供奉的是五灵公,外墙门额镶嵌石刻“路通古迹”,为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周围有封火墙。
-
▲戏台的藻井
庵内厅堂、戏台,木构完好、造型精美。
-
平日里,庵内是本地人听戏、闲坐或聊天的公共空间。
-
路通桥、路通庵统称“路通古迹”,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仍是南公园历史文化街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光彩照人。
-
▲南公园历史文化街区航拍
古桥、古庵、古迹、古街区浑然一体,诉说着光阴的故事。路一通行,地灵人杰,伴随着南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路通古桥的新生也将更加熠熠生辉。(摄影:叶 诚)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