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鸟先飞谋发展 滴水穿石求赶超
——宁德撤地设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
-
中心城区一隅 王志凌 摄
二十载筑梦追梦,二十载跨越赶超。
11月10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宁德撤地设市20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宁德是福建省最年轻的地级市,自2000年11月撤地设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总结的开发三都澳、修建福温铁路、建设中心城市“三大梦想”,传承弘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坚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全方位推动宁德高质量发展超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产业支撑作用凸显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呈现“逆势增长、逐季向好、好于预期”的态势。1-9月,宁德市GDP增长5.6%,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个季度实现正增长的设区市。
疫情之下,宁德经济充分展现韧性和潜力,映照出全市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晋位赶超的奋进足迹。全市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02.6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451.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6756元增加到2019年的84251元(折合1.22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上升至全省设区市第7位。
-
新能源小镇
产业加速崛起是撬动宁德经济腾飞的“支点”。20年来,宁德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的殷切嘱托,坚持念好“山海经”、提倡“经济大合唱”,推动山海协作、产业协调发展。
——农业发展“五化并进”,“8+1”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109.55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560.16亿元。全市现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家,涉农类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量均居全国设区市首位。“0593宁德号”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正式启用,农业品牌建设再上新台阶。
-
“0593宁德号”第一批许可使用产品首次亮相中国绿色食品暨有机食品博览会
——工业发展撑起“四梁八柱”。2019年,宁德市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增加值突破千亿元,是2000年的14.3倍。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迅猛发展,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超六成,形成产值超百亿企业7家、近百亿企业2家,吸引集聚了一大批世界500强、中国民企500强和上市企业。
-
上汽宁德基地全景
——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201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882.36亿元,是2000年的6.7倍,正威东南总部、智享无限、武汉动游和创游等总部经济、平台经济项目投运。文旅融合发展效益凸显,2019年全市旅游总收入439.41亿元、接待游客3840万人次,分别是2000年的38倍和15倍。
-
游客在霞浦东壁拍摄日落 郑雨桐 摄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城乡面貌破旧,昔日闽东被称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20年来,宁德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提出的“抓这些基础建设,为今后经济的发展腾飞准备必要条件”的要求,持续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
“北承南联、西进东出、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构建。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从2000年的4677公里增加到2019年的12240公里,基本形成“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温福铁路、合福高铁、衢宁铁路先后通车,全市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10.3公里。全市拥有沿海港口泊位6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11个。2019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217万吨,是2000年的19.1倍;公路和水路货运总周转量166.54亿吨公里,是2000年的11.8倍。
-
青拓物流有限公司13#泊位
随着宁德核电、大唐火电、霞浦风电等重大能源项目竣工投产,形成涵盖水、火、核、风、抽蓄等多元化能源体系。2019年,全市电力装机容量982.46万千瓦,年发电量508.12亿千瓦时,是2000年的25倍。
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全市城镇常住人口从2000年的107.31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167.62万人,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35.8%提高至2019年的57.6%。中心城区人口和面积分别增加到60万人、60平方公里,建成“六纵九横”路网,拥有五大高速互通口,拉开了“东扩面海、北展南移”的城市框架。环东湖生态景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锂电新能源小镇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
-
宜居新城
生态宜居成为宁德最大优势之一,荣获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称号,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全市重点流域优良水质比例、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实现100%。黑臭水体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水质检测基本达标,“长制久清”比例保持在90%以上。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取得决定性胜利,成为全国水产养殖高质量绿色发展典型。
农村“一革命四行动”纵深推进,完成了2137个行政村70148户改厕改水,并延伸至2042个自然村。全市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66个,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4个、传统村落141个。
-
龙潭古村游客往来, “新村民”在写生 王志凌 摄
脱贫攻坚成果丰硕 增进福祉惠及民生
闽东是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重要策源地。20年来,宁德市在“摆脱贫困”四个大字的引领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与赤溪村视频连线、给寿宁县下党乡乡亲回信等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翻开了扶贫开发和摆脱贫困事业的新篇章,有力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
柘荣太子参丰收 林陈芳 摄
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2850元提高到2019年的17804元,年均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745元提高到2019年的35887元,年均增长10.5%。7.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脱贫,453个贫困村和6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现“摘帽”,扶贫开发“宁德模式”吸引多个国家政党考察团和驻华使节前来学习考察。
通过制定实施乡村振兴规划和“1+5”政策措施,宁德市设立闽东时代乡村振兴基金,成立闽东乡村振兴学院和下党、赤溪、柏洋三个分院,确定一批省级特色乡镇、试点村和产业薄弱村,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和金融干部进驻服务,开启从摆脱贫困向乡村振兴跃升的新征程。
-
周宁浦源镇百合花卉大棚 黄起青 摄
20年来,宁德市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提出的“为群众办实事,要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的要求,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财政支出近八成用于民生领域。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一体化。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街道和中心城区乡镇全覆盖。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建成5.71万套、配租配售3.25万套。完成造福工程搬迁40.47万人。坚持每年办成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宁德师院新校区、宁德一中新校区、市医院东侨院区、闽东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以及市档案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科技馆、图书馆、工人文化宫等社会事业项目建成投用。2017年以来,实施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和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等四个领域补短板项目1924个,完成投资417.58亿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记者 龚键荣 见习记者 张瑜/文)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