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福州美好城市生活
-
综合整治后的流花溪。
福州晚报记者 李锦清/文 陈暖/摄
曾经的黑臭内河,综合整治后变得“水清、岸绿、景美”;曾经易涝、火患大、居住环境差的旧屋区,改造后成了现代小区;街道靓起来,公园多起来,道路顺畅起来……
这些内容,都在本届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福州)活动的“福州及中国城市建设案例展”中得到展示。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市民不能到现场看展(注:本次盛会打造“云会场”,通过现场直播、短视频、文图滚动等形式展示活动内容),但是城市建设带来的幸福感,早已出现在每个市民的身边。
今天,就从水系综合治理、宜居社区建设、交通治堵、生态空间打造、垃圾分类、城市品质提升、历史文化保护、新区新城建设等8块展览内容,“数”说福州的美好城市生活。
-
江滨西大道上盖公园夜景。
水系综合治理:采取综合控污截源、河道全面清淤、管网全面清疏、污染源全面治理、城中村全面改造、沿河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等措施,对主城区156条内河共约270公里河道实施全流域治理,沿河拆迁300多万平方米,清淤295万立方米,打通13条“断头河”,新建截污管260公里,新建滨河绿道500公里,建成区44条黑臭水体全部清除黑臭。2018年,我市获评“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宜居社区建设:着手打造“配套齐全、洁净优美、服务完善、生活便利”的宜居社区。福州集中3年时间,累计改造了106片城中村、旧屋区,拆迁面积近2500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2017年到2019年,城区415个老旧小区实施了改造,惠及10多万户居民,我市被住建部列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
交通治堵:近年来,我市累计投入近千亿元,以建设城市快速通道、完善中心城区路网为重点,实施了三批共477个缓堵项目。全面动建6条地铁线路,完善公共交通配套。去年高德地图统计数据显示,福州交通健康指数同比上升18.41%,高峰延迟指数同比下降18.02%,福州城市治理拥堵工作成效居全国第9位。
生态空间打造:各县(市)区共建成15条休闲步道,成为市民锻炼的好去处。各县(市)区还总共建设了15座特色生态公园,总面积达7395亩。众多串珠与500.8公里沿河绿带等串联,实现市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地格局。
垃圾分类:目前城区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100%,分类准确率70%左右,回收利用率3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100%,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福州创新“三端四定”模式、“公交站牌式”收运、“管行业必须管分类”、垃圾分类屋(亭)建设等四大垃圾分类工作方法。作为住建部46个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今年上半年,福州垃圾分类工作成效跻身全国前十位。
-
林浦互通工程。
城市品质提升:我市聚焦城区“10个重要门户、10个重要片区、10条重要线路”等核心区域,涵盖机场、车站、会场、酒店等区域以及重点城市线路,按照“功能更佳,环境更美,颜值更高”的目标,开展重要街区综合提升、街头小公园建设、拆墙透绿、缆化下地、精准立面景观整治等城市品质提升工作。
历史文化保护:持续推进古厝保护提升工作,打造具备国际文化影响力、中国文化精神力、地域文化活力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在全市域范围内陆续建设3个遗址公园、保护修复3个历史风貌区、打造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整治261条传统老街巷、修缮重点文物和古建筑1124处。
新区新城建设:滨海新城按照“数字中国”示范区建设目标,打造智慧新城,目前已经编制“1+5+1”规划体系,持续推动5批265个重点项目建设,目前累计竣工项目75个,形成在建项目163个,完成投资约1472亿元。三江口组团形成“一带一心四片”空间布局结构,重点打造生态宜居、商务金融、高端商贸、文化创意、滨水游乐等复合功能,目前已经策划生成144个项目,总投资约1203亿元。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