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留住乡愁记忆、提升城市品质两相宜
-
截至目前,福建省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0年保持全国第一;九市一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5.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7个百分点……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常态,“清新福建”享誉全国;改造提升、生活宜居为主线,“完整社区”初显成效;留住乡愁、传承文脉是根本,八闽建筑烙印深深;水清岸绿、健康步道尽在眼前,绘好美丽生态画卷。
完整社区
生活更加宜居
“以前这片乱搭乱盖,现在变成口袋公园、小广场;小区电线管网杂乱无章,像‘蜘蛛网’一样,现在整治得整齐划一,小区变整洁了,心情也舒畅了。”军门社区林阿婆如是说。
军门社区位于福州市中心区域。与其他老旧小区一样,军门社区也一度面临楼体立面景观陈旧、基础配套设施落后、乱搭乱盖现象严重、电线管网杂乱无章等问题。2012年启动改造,完成30栋楼体整治,拆除30.7万平方米防盗网,拆除改造800米围墙、小区绿化3000平方米,新建131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713平方米地下停车场及1100平方米口袋公园、小广场,提升安防技防系统,引进物业管理,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军门社区成功改造只是我省实施完整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全省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开展老旧小区改造,通过整治提升,增加公共福利,增强城市特色,群众明显感觉“建筑美了、空间绿了、社区文化有了、街巷精致了、停车规范了、设施完善了”,从多角度满足百姓的需求,让市民有满满的幸福感。
从“老态龙钟”的小区,到“日益完善”的新家,这是“面子”的转型升级,留住乡愁记忆、延续历史文脉,则是“里子”的华丽提升。
-
文化为本
守好乡愁古韵
千年古城,街巷深深。在泉州市,按照“串点连线成片”的原则,启动背街小巷改造工程,让街巷保留着泉州古城的风貌格局,延续千年历史文脉。
“在29条背街小巷改造中,我们策划了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观光服务街区、文化艺术街区、闽南多元文化街区等四个区域,并有机串联起来,实现‘串点连线成片’,把老习俗保留下来、原生态生活场景延续下来,让古早活态文化走入市民生活。”泉州市住建局质监站林峰毅站长介绍说。
正是在分区分类分批进行中,让街巷改造更加精准、有效。
将建筑分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两类,上承专项规划,分级分类改善,下启现实问题,分层分项设计。如结合风貌保护与底商适用性,提炼了中山路2.5公里骑楼建筑、窗楣、檐口、柱式等特色,建立风貌库,坚持采用传统手法开展绣花式的方案设计,对骑楼类建筑上下分层施治,上层为骑楼风貌层,使用传统闽南建筑古老技艺,利用在泉州本地回收的旧砖旧瓦进行原真性修缮;下层为沿街店面层,开展门面、店招定制化设计,确保风貌协调。
拆改腾退,多点增绿,建设口袋公园,实现推窗见绿;以树为园、以绿塑景,建设一批小微景观,出门见景成为现实;道路沿途放置白石墩坐凳、条石坐凳等休闲设施,让游客和市民可以歇歇脚;构建“公交+慢行”交通方式,打造公交“小蓝”、社区巴士“小白”、自行车“小黄人”、三轮车“小红”等“多彩交通”,畅通古微循环城;通过夜景灯带、地埋灯、洗墙灯、射灯等各种照明方式,突出夜景建筑景观,点亮街巷景观空间,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
这是全省历史街巷改造后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象和生活写照。
-
间绿透绿
城市绿化更有层次
在漳州,“五湖四海”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正让“城中有林、城中有花、城中有湖”的理念渐渐变成鲜活的生活图景。
“五湖四海”的建设打开了城市向东、向西、向南的建设格局,不仅保留和延展了漳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留住古建筑和生活习俗,并与城市建设相得益彰。以城建城,以城养城——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随处可见。可以说,打开每扇窗户都能拥抱绿色,每走三五百米都能见到大小公园绿地。
绿色是漳州最鲜明的发展底色。近年来,漳州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发展定位,把生态作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来打造,坚持吃生态饭、做生态事、走生态路,持续加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提升,在中心城区建设“五湖四海”项目,实施九龙江畔“百花齐放、百树成荫”绿化工程,努力为群众打造“冬有暖阳、夏有荫凉,爱走就走、想坐就坐,清新呼吸、悠闲发呆,自由自在、畅享生态”的生态宜居环境。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是当代中国发展最动人的底色。近年来,在全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正在谋划着一场从“建”绿到“间”绿的转变,从“赏”绿到“享”绿的提升。这些变化背后,是大力推进“间绿透绿、显山露水”的结果,是在“绿”的提质上下功夫、适度做“减法”要求,是提高绿化品质、提升绿化内涵、塑造地域特色的延伸,正是通过“间绿透绿、显山露水”,不断拓展城市生态空间,让百姓身边的绿色亮起来、美起来、活起来。截至目前,全省建成了一批综合性公园、郊野公园、社区公园、绿道、滨河绿地、游园以及立体绿化等,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069公顷,完成绿道1149公里、立体绿化325处、小绿地小游园334处。
生态为基
绿心步道践初心
从绿心面积被蚕食、水质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到生态绿心保护修复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受推参评第十二届迪拜国际可持续发展最佳范例奖,这就是莆田市生态绿心修复的华丽蜕变。
为保护木兰溪风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1994年莆田市提出了“生态绿心”的概念,在2008版城市总规中强调主城区“一心三片”(即生态绿心、城厢片区、荔城片区、涵江片区)的空间结构,突出了绿心的空间价值。近年来,该市以生态绿心保护修复为抓手,开展了城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十里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通过绿脉、水脉、文脉的保护修复,构筑“山-城-田-村-海”的田园都市空间格局,体现了荔林水乡景观特色,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实施生态绿心保护修复,正在向市民展现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荔林水乡风采。
环境美了,生活更宜居了,百姓对健康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厦门健康步道正是为市民提供一个集休闲、健身、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步道系统。
看春花绚丽、夏花浪漫,观秋叶尽染、四季常青,花香恬淡、水色无边,让人心情十分惬意,这是慢行厦门健康步道给人的感受,也是厦门最热门的网红打卡地。
据了解,厦门健康步道项目起于邮轮码头,终于观音山梦幻沙滩,串联了厦门岛中北部重要的生态节点,形成贯穿本岛东西方向的山海步行通廊,沿线串联八山三水(狐尾山、仙岳山、园山、薛岭山、虎头山、金山、虎仔山、观音山、筼筜湖、湖边水库、五缘湾),全长约23公里,构筑起厦门市民的城市慢生活。
这不仅体现了建设者们的匠人匠心,更是巧妙串联起地面和山林步道,让市民在林中穿梭,在空中漫步,近观满眼缤纷的奇花异木,远眺鹭岛山、海、湖、岛、城交融的美景。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一杯清茶、一曲南音,唤醒乡愁记忆,令人陶醉;清水绿岸、漫步生活,正成为人们向往的美丽生活。
诗和远方,正逐步向我们走来。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