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宅与祠:最具代表性的左海伟人遗迹
林文忠公祠。记者 池远 摄
林则徐故居。(林则徐纪念馆供图)
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
在鼓楼区散落着三座最具代表性的林则徐遗迹——林则徐出生地暨幼年读书处、林则徐故居和林文忠公祠。作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出生学习之地、归田栖息之地和纪念传承之地,它们承载着林则徐的崇高精神和非凡魅力,成为榕城林则徐遗迹的典型代表,也是世人纪念这位先贤的重要场所。
发现档案
林则徐出生地位于中山路19号,由两座并排木构建筑组成,西为林家支祠,东为罗氏试馆,是林则徐出生、幼年读书、中举、完婚、中进士和走上仕途的地方。
林则徐故居位于文北路,又名“云左山房”,内含主座三进,东西各两进,由“七十二峰楼”“揖斗楼”等组成。林则徐为其父母丁忧守制、回乡探亲以及晚年养病时均居住于此。
林文忠公祠是福州古厝的典型代表,位于澳门路16号,始建于1905年,是林氏后裔及福州乡贤为纪念林则徐集资兴建的,前半部为屏墙、仪门、御碑亭和主座祠厅树德堂,后半部为南北花厅、曲尺楼和园林。
历史溯源
见证林则徐与家乡福州的点滴过往
讲述人:林则徐纪念馆馆长 陈继勇
1785年8月30日,林则徐出生在福州左营司巷一间低矮破落的民房里。嘉庆年间,林家经济稍宽裕,将屋买断。据林则徐《先考行状》记载,林则徐父亲林宾日生前的愿望是将这座宅子捐出来,改成“林家支祠”。作为孝子的林则徐,后来加以修复扩建,最终实现了父亲的遗愿。毗邻出生地的罗氏试馆是林则徐幼年读书处,当时林宾日是罗家塾师,林则徐幼年时便随父亲就读于此。
据林则徐《析产阄书》称:他为官以后,将月俸和养廉银中一部分寄给父母作为生活费用,父母“不肯享用,略置家乡产业”,其中包括“文藻山住屋一所及相连西边一所,仍须留为归田栖息之区”。道光初年,林宾日用自己与儿子的积蓄购置了文藻山处旧屋。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病逝于广东普宁,归葬福州。咸丰年间,林则徐女婿沈葆桢联合福州士绅上书朝廷,请求在福州建造林则徐祠堂。同治元年(1862年)“奉旨”建祠,却因经费原因而延搁。光绪三十年(1904年),林则徐曾孙林炳章,以翰林院编修身份,回闽考察宪政,再次提出兴建林则徐专祠,并多方筹募资金。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动工兴建,十二月建成。后因战乱、历史等原因,林文忠公祠曾多次被占作他用。
保护传承
代代接力保护 逐步升为“国保”
上世纪80年代,各处林则徐遗迹不同程度存在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房舍被侵占等问题。
1991年7月,左营司9号被列为“名人故居”。1995年6月,经专家论证,原左营司9号为林则徐出生地,毗邻的“罗氏试馆”为林则徐幼年读书处。
1996年2月6日,我市决定成立林则徐系列遗迹保护、开发领导小组,同意林则徐纪念馆、故居、出生地作为市文物局下属单位,归其统一管理。
同年3月,林则徐出生地暨幼年读书处开工典礼举行。1997年6月30日,工程竣工典礼举行,并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林则徐故居曾于1948年6月遭遇一场大洪水,主座一进、三进被毁。此后因年久失修,故居日益破败。1961年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我市启动林则徐故居一期修复工程。2003年8月,工程竣工,主要修复了“七十二峰楼”。2015年8月3日,林则徐故居二期修缮工程局部范围内的违章建筑被依法拆除,面积达1300平方米;故居内原有住户同意搬迁,使得困扰20多年的林则徐故居征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同年8月29日,“林则徐文献馆竣工揭牌暨林则徐故居二期修缮工程开工仪式”如期举行。2017年正式开工,目前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全面修复指日可待。
1961年,林文忠公祠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祠堂前半部修复,被辟为林则徐纪念馆,1985年完成后半部修复,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三坊七巷保护修建工程启动。在多方努力下,2007年底,林则徐纪念馆被列入三坊七巷保护区范围。2008年,市政府斥资在祠堂南侧扩建新馆,新增陈列《林则徐史绩展》,总面积由3500平方米扩至8500平方米。2009年6月,纪念馆正式免费开放。
2013年,经过多年持续接力保护,“林则徐宅与祠”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专家点评
林则徐遗迹需要代代守护
点评人:市文物局局长 吴聿建
左海伟人林则徐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是福州人的杰出代表。榕城有诸多林则徐遗迹,最典型的就是林则徐出生地暨幼年读书处、林则徐故居和林文忠公祠。这三处文物建筑也是清中后期典型的福州古厝中祠、宅、塾、园林的代表,其中林文忠公祠内的御碑亭为我国公祠类所独有。
林则徐的爱国精神需要我们代代相传,文物遗迹也需要我们代代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