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多措并举聚要素 两岸合作促振兴——福建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见闻

2020-08-19 08:56:30  来源:新华网

  乡村振兴,小康的成色才更足;实现乡村振兴,要素集聚是关键。如何汇聚盘活优质资源要素,为乡村“输血”,激发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记者日前随台盟中央调研组赴福建进行了调研。

  此次调研是受中共中央委托,台盟中央开展的2020年民主党派重点考察调研。调研组指出,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盘活土地、劳动力等现有资源,调动人才、资金和科技等要素向乡村流动,可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解决治理难题,接续推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福建正在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推进两岸乡村融合发展是福建的使命,也是福建实现乡村振兴的机遇。调研组特别关注了福建吸引台湾资源要素、以闽台融合助推乡村发展的相关经验。

  集聚要素,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在福清市南宵村,连片的凤梨苗行列整齐地种在土地上。凤梨田边,棵棵果树顶着新叶。

  不久前,台湾农技专家黄来裕带着精心培育的金钻凤梨、四季芒果等12种特色果苗来到村里。除了适宜的气候,他看中的更是当地的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我已经承租了25亩,马上还要再种上200亩水果!”黄来裕说。

  如今生机盎然的凤梨田,曾经是无人打理的抛荒地。南宵村党委书记薛尔辉介绍,为了盘活因村民外出打工而荒废的耕地,村里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并积极投入公路、水电等设施建设。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1500亩,引进技术、资金,打造了果蔬园、农家乐等产业。村民不仅能获得地租和分红,还能参与其中工作。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地处沿海滩涂的福清市东华村,资源匮乏,村民一度以贩卖水产为生。近年来,该村通过扶持龙头、示范带动,形成了以水产加工出口为主导的产业集聚,村企年产值超50亿元,村人均年收入超10万元。

  调研组了解到,福建在优化土地配置、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培育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务实举措,现已培育出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强县,茶叶、水果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2019年的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78万亿元。

  创新要素,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过程中,福建创新体制机制,引入信息要素,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在平均海拔超900米的厦门市同安区军营村,一座古朴的灰砖民厝上悬挂着“议理堂”的匾额。古色古香的大院内,是一个现代化的远程调解中心。来访群众可通过大屏幕,与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助理实时连线。

  这一机构由政府部门和当地乡贤共同参与,旨在结合行政、司法和村庄自治力量为村民化解纠纷,并进行普法宣传。

  “我们希望运用信息技术让群众在山区享受到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同时通过易于理解的乡土表达增强村民的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议理堂负责人介绍,这一机构是“情、理、法”的融合。

  在线调解中心、网上政务服务、电子商务平台……调研组肯定了福建运用信息要素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做法,指出要通过创新要素来培育乡村发展的新动能。

  融合要素,促进闽台乡村合作

  与福建隔海相望的台湾,在乡村治理和发展方面有不少先进经验。来自台湾的规划师李佩珍,就与厦门市海沧区青礁村村民共同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共同体。

  在青礁村芦塘社,一条石铺小径蜿蜒向前。小径两侧,林荫掩映下,是为研学游而打造的中草药园、农耕体验区、食农文化区……近七年间,李佩珍借鉴台湾的社区营造经验,一直在为村子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古迹保护、社区营造和产业设计等。

  “居住环境的改善可以拉近人的距离,”李佩珍说,“村里有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从很少回来变成现在几乎每周都回来,这对父母们是很可贵的。”如今,青礁村已有约80名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还带动了超过300名村民就业。

  近几个月,李佩珍与驻扎海沧的其他几十位台青同事还前往宁夏、甘肃等地的农村,将在福建积累的乡村振兴经验推广到西部。

  截至2020年3月,福建累计引进64个台湾建筑师团队、200多名台湾乡建乡创人才,参与108个村庄项目建设。

  调研组实地考察福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闽台乡村融合发展成果后表示,将就更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精准建言资政,为脱贫攻坚的圆满收官和农村同步全面小康献计出力。(记者 褚萌萌)

多措并举聚要素 两岸合作促振兴——福建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见闻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