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福州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空气质量连续6年列省会城市第三

2020-05-18 08:51:26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何佳媛

  福州晚报记者 何佳媛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3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一年多来,福州市委、市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建设有福之州、打造幸福之城”为目标,用科技创新助力提升环境管理能力,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福州空气质量已连续6年列省会城市第三名。

  依靠科技创新

  打造环境监管“神器”

  福州市高标准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助力,比如环境监管秘密武器——“生态云”。

  福州市“生态云”包括“一中心、一平台、三大应用”,即“数据资源中心”“网格化监管平台”和“水气土污染防治”三大应用,现已实现市级生态环境数据汇聚,采集数据近3亿条,建立“测、管、罚、服(服务)”联动的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实现环境管理全方位转型。

  福州市“生态云”在多方面进行了突破创新,比如:运用“地理信息一张图”,汇总融合生态监管数据,实现全市生态环境管理一盘棋;在建设过程中运用了新技术,实现数据动态化、可视化、智能化、安全化。

  福州市打造了“污染源监控+地面空气监测站+移动监测设备”全方位监管模式,建成62座国、省、市、县多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完成大气超级监测站四期建设,结合走航车及移动式监测方舱,基本形成实时全覆盖的立体监测网络。

  福州市在重点监管的企业、餐饮店、加油站等安装了各式在线监控设施,可实时掌握各类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及环保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即时开展视频连线,跟踪治理及应急管控措施落实成效。

  福州市已建成4个机动车道边遥感检测点,可实时检测通过的机动车尾气中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指标浓度,结合车牌等车辆信息抓拍,精准锁定超标对象。

  龙江流域历来是福州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重中之重。如今,龙江流域已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预警及分析体系,全流域现有工业企业全部纳入云平台统一监管,实现对排污口全方位管理。

  三大保卫战

  福州成果丰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老区苏区发展,要有长远眼光,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福州共有老区村623个,分布在10个县(市)区的102个乡镇。老区的环境质量与福州环境质量是共同提升进步的。

  去年,福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00,优良率98.6%,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三,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六,6项污染物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87.5%。闽江、敖江、龙江3条主要流域省考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0%,闽江流域Ⅰ~Ⅱ类水质比例较2018年提升近20个百分点。

  去年,福州市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与氮氧化物(Nox)协同减排,以化工、工业涂装、印刷等涉VOCs行业为重点,实施了104个大气精准治理减排项目,完成了94家汽修企业“油改水”整治,实现了25家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安装联网。去年8月1日起,福州禁止国Ⅰ汽油车在市区三环路以内(不含三环路)行驶;同时加快淘汰老旧车辆,去年全市共淘汰国Ⅰ汽油车2325辆。福州还建立健全扬尘日常巡查、通报、约谈、挂牌督办等制度,严格落实扬尘防治措施,有效促进扬尘等污染源管控。

  为了让百姓喝上放心水,去年,福州全面完成16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做到有专人负责、有监测设施、有考核办法、有长效机制。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修订了《福州市城市内河管理办法》,配套出台《福州市城市内河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全面落实内河“政府+企业”双河长制,城区内河水系治理经验被生态环境部推广。5月12日,《又见碧水润榕城》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

  有了蓝天、碧水,也少不了净土。去年,福州市全面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全面完成360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全市51家市级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在全省率先完成重点监管企业周边土壤监督性监测。

  今年空气质量

  力争省会城市第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

  今年,我市空气质量力争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三,在全国168个城市中排名进入前十,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近三年平均水平;确保全市3条主要流域省考断面Ⅰ类~Ⅲ类水质比例达9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7.5%。

  我市将重点实施“长空亮剑”“碧水攻坚”“守护净土”“碧海银滩”等四大防治行动;构建陆海统筹、天地一体的监测网络,加快重点监控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并在年底前基本实现自动监测全覆盖,还要探索在龙江支流、陈塘港等重点流域设置移动式自动监测设备。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