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城市品质提档升级 幸福能量不断积蓄

——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之城系列述评之三

2020-01-06 07:48:37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孙漫 阮冠达

城市品质提档升级 幸福能量不断积蓄

  浦东河水上公园。记者 叶义斌 摄

  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 阮冠达

  “习书记还为福州提出了一个‘建设大都市’的发展远景。现在,20多年过去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习书记当初并没有‘高估’福州,也没有‘低估’福州,他对福州的预估是恰如其分的,对福州的定位和未来发展,都把握得非常准确。在习书记规划的发展框架下,福州这些年发展顺利,城市规模不断扩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宜居环境得到有效落实,政府的办事效率、市民的综合素质都在大幅度提升。”

  ——摘自《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

  三山鼎峙、闽江穿城,文化悠远、沉稳灵动。

  两年多来,福州的城市工作迈出更大、更坚定的步伐,城市变得更秀美、更加宜居,更有韵味。以闽江为坐标,福州城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断加强,精细化提升“水陆并进”,“绣”出了碧水绕城、绿意盎然的好生态,更“住”下了“倚江而居”、处处畅达的好居所。

  “树高千尺,唯有根深。”伴着不断提档升级的城市品质,有福之州的幸福能量正不断积蓄,让宜居生活有质感,更有温度。

  安居梦圆 有福之州强“底气”

  从“蜗居”到“安居”,从“忧居”到“宜居”,有福之州的美好愿景之下,是广大市民平凡而切实的安居梦。

  旧改,是一场漫长的“战役”。为让人民群众住新房、住好房,接续习总书记当年“安居工程”“广厦工程”的愿景,2018年,三年旧改集结号再度吹响,106个项目纳入改造计划,征迁旧房2339万平方米,涉及群众近9.3万户。

  随着战鼓擂响,各级干部自加压力,与时间赛跑。2018年,福州实施并基本完成61个旧改项目共4.52万户1088万平方米,2019年实施45个旧改项目共2.02万户573万平方米,昔日“纸褙福州城”,已成繁华新闽都。

  播种幸福的每一次踏实脚步,都传递着民生至上的温度,体现着品质为先的态度。

  立足连片旧屋区改造,2019年,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加快推进城区零星地块精准旧改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摸排危房、旧房,对严重影响景观效果的“漏网之鱼”进行精准“打捞”。2019年以来,五城区已实施77个零星地块精准旧改项目。

  分布在各处的老旧小区,也纷纷脱下旧衣,换上新装。路面坑洼难觅踪影,绿地之上鲜花盛开,孩子们在球场上欢乐地奔跑,新修的活动室歌声响亮。雨污管网、社区道路、安防监控、绿化卫生……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都获得长足提升。2019年,新增的80处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完工,首批5个试点片区的改造也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护好文脉 有福之州有“深度”

  古巷逶迤,串起福州千年文脉;庄寨无言,道尽闽都历史风采。千年古都的历史记忆,早已浸润在福州城内的一砖一瓦。随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不断推进,昔日繁华闽都的点滴正渐渐浮现。

  青砖白墙,黑瓦窄巷,是许多老福州的旧时回忆。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思想,我市先后投入160多亿元,重点开发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等历史风貌区,新打造鳌峰坊、南公园等15条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梳理老城记忆,回味福州故事。“守旧”同时,还引入全新业态,传承福州元素。“护城”河畔,再现悠悠水脉;古巷清幽,坊间又迎新客。逛坊巷,游古厝,已成为榕城新兴的旅游方式。

  自三坊七巷“起跑”,传承历史、保护文化的理念如蒲公英般飘散,在一处处公园、街巷落地生根:冶山、新店遗址公园建设全面提速,屏山公园、于山公园先后完成改造,“屏山十八景”焕然一新,状元峰顶光彩依旧;中山路、池后弄、浮头街等51条传统老街巷得到保护整治,街边有声导览牌将一段段榕城故事娓娓道来;上下杭、朱紫坊、烟台山等历史风貌区基本修复,成为全新的“打卡”胜地。老城记忆,正渐渐走入寻常生活。

  成功举办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成功申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严复故居、宏琳厝等135处文物和历史建筑完成保护修缮,永泰庄寨建筑群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实践优秀案例……

  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这是福州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给出的响亮宣言。

  畅行无阻 有福之州壮“筋骨”

  交通,是决定一座城市幸福品质的关键因子。堵点,却是幸福生活的“盲点”。一场地上地下的治堵保畅攻坚,持续为老城幸福生活“提速”。

  城市路网,万绪千头。在地上,为串起畅通出行,“重大项目、快进快出、接二连三、加密路网、畅通节点、破解难点、路口改造、保障人非”等措施齐头并进。2019年,实施橘园洲东桥头、三环跨福飞路高架等城区缓堵项目381个, 172条新改扩建市政道路竣工通车, 交通健康指数上升6.9%,高峰延时指数下降3.4%。如今,“两环”和“15条接二连三联络性通道”的路网主骨架全面形成,城区(五区)路网密度已达8.1公里/平方公里,居全省前列。

  地铁,服务出行,乃治堵利器。在地下,让老城“新生”的“加速器”开足马力。2019年12月27日,随着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城际铁路F1线(福州滨海快线)开建,福州轨道交通线网,迈进了1号线和2号线2条线路运营,4、5、6号线等多条线路在建的崭新阶段。

  通过“通南北、连东西”的1号线和2号线换乘,地铁串联起浦上商圈、万宝商圈和东街口商圈等主城区重点商圈,连接了文教、医疗、商务、人文、风景名胜等重要区域。

  “骨架”舒展,一路跨越,一路发展。越来越多的地铁线路正为城市注入新活力,开拓新空间,驶向更加幸福的明天。

  美景环抱 有福之州添“色彩”

  水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生命力、活力的自然体现。

  秉持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时提出的“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条块结合,齐抓共治”的治水方略,福州从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入手,对274公里的绵延水网展开持续“一千零一夜”的全域治理。

  沿河截污、内河清淤,让水清起来,此为治标;管网清疏、修建闸泵,把水引进来,让水多起来、动起来,此为治本。107条主干河道和49条支流,在“系统、综合、生态、全面”的方法指引下,展开立体攻坚。

  “一盘棋”治理,加上“清单式”项目管理、“卷地毯”集中攻坚、“标准化”质量管控,2019年,城区99条主干河道、23条支流治理基本完成。从污染到治理,从疏离到亲近,“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新“榕颜”已然展现。

  水系治理的春风,带走了脏臭污水,也吹绿了一条条滨河绿道。去年,102个串珠公园沿河布下,串起滨河绿道100.8公里。12条休闲步道、15座生态公园就像一个个绿色生态氧吧,将开放空间、公共绿地和历史文化资源有机融合,各具魅力。

  依托“园林+”理念,各类配套设施也在串珠公园内“生根发芽”。串珠公园,既是一条条风景秀丽的绿带,也是生活中的休闲港湾。

  滨河绿道之外,闲置已久的零星旧改地块也被一并纳入改造计划。2019年以来,不少闲置、废弃或无人管理的未利用零星地块及1年内无法进场施工的收储地进行了提升改造。昔日荒地废墟,已被105个街头小公园替代。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擘画的宏伟蓝图,站在新时代起点的福州,将牢记嘱托,行稳致远,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历史使命书写新的篇章。

城市品质提档升级 幸福能量不断积蓄

点击进入2020福州两会专题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