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福州市新闻办公室 >> 新闻发布

铺“海绵”添生态 山水交融幸福城

福州扎实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2019-12-24 09:35:50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孙漫 叶义斌

  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 叶义斌

核心提示

  在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中,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更是一座城市最灵动的元素。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为指引,福州从实际出发,聚焦水安全、水环境治理展开一场持久攻坚。

福州扎实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融入海绵设计理念的梅峰山地公园。记者 叶义斌 摄

  派江吻海、山水相依的特性,让福州兼具滨江滨海和山水城市风貌,与高颜值相伴相生的,是大雨积涝和水体黑臭等“城市病”。以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福州打响了持续3年的“海绵大作战”,着力解决“黑”“涝”等难题,筑起自然、生态、绿色的美好图景。近日,作为第二批试点城市中首个现场考核城市,福州迎来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的绩效评价。

福州扎实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海峡会展中心设有预流井的雨水花园。记者 叶义斌 摄

福州扎实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花园般的工厂。记者 叶义斌 摄

福州扎实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沿河两岸形成集“风廊、水道、绿带”为一体的城市海绵空间。记者 叶义斌 摄

  从“天上下雨,地上淌水”,到“大雨不积水,中小雨不湿鞋”,这是瑞城花园小区居民的获得感;从景观单一、用地局促的旧校区,到色彩斑斓、绿意繁茂的新学园,这是潭园小学师生们的幸福感。这些散落在福州城内的点滴美好,都与海绵城市建设紧紧相连。布下一个个海绵元素的同时,福州始终将群众是否满意、综合功能是否提升、居住环境是否改善作为技术以外评判海绵城市改造项目是否达标的重要标准。目前,试点片区内267个项目全面完工,“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试点建设目标初步实现。

  1、盯紧源头 按系统改造

  提起海绵城市建设,不少福州市民都能说上几句。“在牛岗山,那是个海绵公园!”“我家小区就有雨水花园!”“内河沿线是‘海绵’,生态驳岸和绿地都算!”

  “河流、公园、小区,都是海绵‘兄弟团’成员!”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朱宸熠说,在海绵城市建设之初,福州就坚持全方位、系统性原则,实施多源头减排项目,着力构建山水相依的海绵格局。

  以水为例,治水中坚持的生态理念,让许多原始下垫面和大量渗、滞空间被保留。经统计,城区主干河道的自然生态岸线率超过68%。

  福州聚焦城市排水源头,对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开展“从天上到地下”的改造:为控制面源污染,增加大量雨水花园和生物滞留设施;针对片区市政雨污水管网,展开“修旧布新”和雨污分流,“路随管走”。

  老旧小区改造是福州着力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一环。在瑞城花园、东山新苑一区等小区,排水不畅、雨污混接、内涝积水等短板被一一补齐。试点工作推进以来,福州共提升景观绿化面积14.5公顷,整理新增各小区停车位1500余个,新增休闲空间近200亩,惠及片区内15.2万市民。

  在系统理念指引下,“海绵成绩单”颇为亮眼。据了解,试点项目涉及38个老旧小区、28个新建小区、34个公建项目、5个工厂、9条市政道路、4个大型绿地公园、12条河道及52.2公里城市管网。经整体施治,5个易涝点及4条黑臭水体被“消灭”,还新增绿地800亩,增加水域面积53万平方米。目前,鹤林片区已形成以牛岗山公园、鹤林生态公园和晋安湖为中心,南北长2.3公里、面积1平方公里的海绵型生态绿轴。三江口片区坐拥南江滨生态公园、清凉山公园等集中休闲空间,让山水林城和谐共融。

  2、全城“联动”让幸福加倍

  2个试点片区的“大动作”,将更美好、更舒心的生活环境带给市民,也让海绵理念渗入城市建设的更多领域。在水环境改善、城市内涝治理及新建项目中,一副“海绵骨架”已然构建。

  从“断点”多多的臭水沟,升级为1.6公里的景观水道,这是登云溪的新变化。“登云溪是城区107条主干河道之一,在全流域黑臭水体治理中,海绵理念被充分应用。”市海绵办工作人员林璐璐说,通过清淤疏浚、新建截污及调蓄系统、生态修复等科学合理的工程手段,超100条河道完成治理,建成区44条黑臭水体消除,河长制及各项管养措施也逐步落实到位。400公里滨河绿道和近3000亩的串珠式绿地,让河两岸形成集“风廊、水道、绿带”为一体的城市海绵空间。

  增加城市蓄滞空间,打通“肠梗阻”,是海绵理念的又一次成功应用,让福州抵御内涝的能力不断提升。

  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基础上,福州拿出大量开发用地,新建井店湖、义井溪湖等5个城市蓄滞湖体和洋下海绵公园、八一水库雨洪公园、斗顶水库雨洪公园等3个城市海绵体,并建成单体蓄水量16万立方米的斗门调蓄池,扩挖琴亭湖、实施晋安河清淤清障……让城市蓄滞能力新增超200万立方米,给市民送上更大的“亲水客厅”,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高到近20年一遇。

  林璐璐介绍,面对新的城市开发建设项目,一套较为完善的管控体系全面建立。在规划审批阶段,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管控指标在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等环节予以明确;设计管理阶段,更有“海绵专篇”和专业技术审查;施工阶段及竣工验收时,还有全流程指导和专项查验,确保海绵理念得到执行和落实。

  3、全域推广 绘“榕城样板”

  3年坚持不懈的“海绵实践”和精细化的雨洪防控,使“海绵”在福州收放自如。与此同时,福州总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技术规范,为“全域海绵”打下坚实基础。

  “规划是实践开始的前提。”朱宸熠介绍,结合城市实际,《福州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应运而生。随着项目推进,按海绵城市新理念、新要求和实施中的实际情况,及时修编。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日常工作,通过一套“组合拳”,让管理考核体系全面完善。

  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落实厂、网、河一体化管理模式,并设海绵城市处作为长效管理单位,通过建立全市海绵城市设施监控平台监测与评估,确保工程长期有效运行。

  为全面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被纳入全市6个行政区,6个县(市)及12个相关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指标,逐步实现由试点片区向全市域的推广,各类海绵设施的长效维护责任主体、考核办法也一一明确。

  “项目‘大展拳脚’的同时,‘大后方’还展开了8项专题研究,涉及低影响开发适用技术及效果、土壤配比及适用植物、BIM技术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等,还形成了15项配套课题研究成果,获得4项发明专利,有效指导海绵实践。”市城乡建设局建筑节能与科技设计处处长卓伟说。

  作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与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3年间,福州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南方水环境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随着全市域“海绵实践”的推广,到2020年,全市海绵城市达标区域将达60平方公里,超过20%建成区面积;到2030年,全市80%城市建成区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亲历者讲述

把握问题导向 探索源头改造

市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鹤林片区源头减排项目负责人 蔡元瑞

  福州作为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既要做好新建项目“海绵措施”的落实,更要探索老旧小区海绵改造的路径。

  为解决老旧小区源头减排、雨污分流问题,在鹤林片区源头减排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以问题为导向,组织技术服务单位在试点片区内对逐个小区现场踏勘。投用10年以上、未列入所在区近期旧屋区改造计划的小区就是我们的改造对象。

  遵循“问题导向、需求整合、综合提升、过程指导、居民评价”的原则,我们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基础,结合雨污水管线勘测、群众问卷调查形成项目清单,优先选择群众需求迫切的旧小区开展海绵化提升改造。为完善老旧小区使用功能,雨污分流、路面修复、路灯照明、休闲配套等也是改造的备选项,按各小区不同重点,开展“1+X”改造,让基础设施大幅改善。

  现在,一个个小区、学校、道路改造项目全面完工,颜值加使用功能的叠加效应,让更多群众受益。

  融入城市发展 提升城市品质市城乡建设局建筑节能与科技设计处处长 卓伟

  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过程中,福州把握“环山、临江、滨海”的地域特点,把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相结合,践行“共同缔造”理念,优先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全市域与试点区域层面分别发力,全方位、全系统推进。

  一是紧扣“绿色生态”理念,把海绵城市融入生态城市建设。通过与缓解热岛效应、改善城市下垫面、提升绿色基础设施等紧密结合,因地制宜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改善水生态、水环境。

  二是把握“以人为本”主题,把海绵城市融入宜居环境建设。在试点片区建设海绵公园、串珠公园,打造兼具生态与休憩功能的复合廊道;实施小区、学校、厂区等不同类型项目海绵改造,综合改善排水管网、绿化配置、停车配套等,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坚持“系统治理”方针,把海绵城市融入城市高质量发展。遵循“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理念,通过人工和自然结合、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地上和地下设施结合,提出了南方地区复杂水环境条件下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路径,系统解决好城市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问题。

  专家视角

  道法自然 系统治理

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林功波

  福州2016年被列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2017年采用PPP模式引入全国顶尖团队开展水系综合治理,2018年获评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福州扎实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浦东河水上公园通过绿地、水体等各类“海绵”元素,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记者 叶义斌 摄

  以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为抓手,福州统筹考虑“海绵城市、综合管廊、排水防涝、黑臭水体、雨污治理”等涉水项目。水系治理时,近期与中期、远期结合,层层递进,久久为功。15年的建设运营期,第一阶段(近期)以消除黑臭为目标,为远期长效治理争取时间,属于水生态强制修复、强制调节阶段的水系治理1.0版本;第二阶段(中期),强化水清、岸绿、路通、景美,标本兼治,属于水生态自我修复、自我调节阶段的水系治理2.0版本;第三阶段(远期),以长制久清为目标,水环境功能彻底恢复,属于水生态自我平衡、水系统良性循环阶段的水系治理3.0版本。

  “五水共治”是系统工程,既需要建设项目落实,更需要理念源头转变。要从规划、系统层面,从全局高度,理解贯彻海绵城市的理念、内涵及外延。既要解决黑臭问题,增加老百姓的获得感,也要解决雨天及汛期的易涝问题,增加老百姓的安全感。只有黑涝并治、系统施策,才能实现城市水生态的自我平衡和水系统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李琳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