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龙文为民办实事:“小确幸”里的“大民生”
-
近年来,龙文区始终以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新城。
东南网漳州12月12日讯(通讯员 张小惠 康丽红 沈鹏昊 李杰 本网记者 苏海森 文/图)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漳州市龙文区始终以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现如今,民生领域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个又一个普通百姓的“小确幸”正“幸福上演”,谱写成了一篇“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民生新篇章。让我们通过几组镜头,一起寻找那“小确幸”里的“大民生”。
-
目前,龙文区已完成明发广场、龙文花园、联丰浩苑等8个房地产(安置房)项目,通过竣工验收报备和不动产总确权,共计完成不动产登记公告套数4325套。
镜头一:
“原住民”的“新福利”
“赶上了好时代喽!”连日里气温连续骤降,龙文区联丰浩苑小区居民苏阿宗的心却依旧暖呼呼的。
今年72岁的苏阿宗是原田丰村的拆迁安置居民。2004年,作为龙文区第一批实现“出棚入楼”的“幸运儿”,苏阿宗和田丰村3个自然社的村民们一起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生活,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居民楼里,成为龙文区城市变迁的“见证者”和首批红利“共享者”。
联丰浩苑小区内,21栋居民楼分布错落有致,小区内配套宗祠庙宇、文化广场,社区设计既保留城市住宅的整洁美观,又保留村居文化的浓浓“人情味”。“能住上这样的小区,当时真是高兴得不得了。”苏阿宗清晰记得当时选房的激动心情。
15年的光阴流转,昔日这所颇具“里程碑”意义的安置小区由于早期建设标准相对较低,逐渐面临着路面坑洼、排水管线老化、停车难等不同程度的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群众迫切希望改变这种现状。
民之所忧,心之所系。2018年,龙文区政府“自掏腰包”,投入2000余万元,启动首批老旧小区环境改造工程,重点改造3个无物业小区,涉及53栋楼房,总建筑面积约30.67万平方。很幸运,联丰浩苑小区在列。
-
位于龙文区的龙文花园小区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
“改造之前,小区的空地上都是杂草,管道排水问题严重,形成大面积积水,一到夏天,蚊虫特别多。”谈起改造前的小区状况,苏阿宗记忆犹新。改造完成后,小区内的陈年垃圾得到了清理,小区空地经过硬化提升后,一下子敞亮开阔了起来,居民们停车也变得方便了。“改造后,小区内还增设了不少监控摄像头和路灯,大家住在这里觉得更有安全感了。”
为响应群众呼声,2019年“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期间,龙文区继续投入4700万元,分成三期对8个无物业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所有改造预计于12月底完工。届时,又一批昔日“脏乱差”的老旧小区将“摇身一变”,实现真正的“逆龄生长”。
居住环境好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油然而生。“人生的任务马上完成喽!”苏阿宗笑称。现如今,他最大的孙子马上大学毕业,最小的孙子也已上了高中一年级,属于自己的“惬意生活”已悄然到来。
每天早晨在社区文化广场晨跑,傍晚时分到人民广场或碧湖生态园散步,闲暇时约上三两个老伙计,搭上公交车到周边县区游玩……虽说已步入人生的“黄昏”阶段,苏阿宗的生活却过得比以往更加“有滋有味”。“现在公交到哪儿都很方便,70岁以上还能免票,天气好的时候约几个朋友去周边的县城景点逛一逛,玩一玩,每天的日子红火着呢!”
-
在龙文区的一处改造后的农贸市场里,卫生条件良好。
镜头二:
“老”菜场 “新”故事
“现在的菜市场像超市,电子称重,扫码支付,十分方便”。从路边小菜市场到农贸市场,再到如今的智慧市场,在龙文区景山市场从事海鲜销售已有12年的吴宝珠,见证了的景山市场的变迁。“从小摊贩到市场,从以前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到现在的扫码支付,市场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越变越好了。”
菜场,聚集了生活的烟火气息,也是展现城市面貌的一个小窗口。曾经,传统的市场几乎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干净整洁、智慧称重、食品溯源……现如今,原本“接地气”的菜市场摇身一变,成了附近居民都喜欢逛的新型“智慧市场”。
“以前带孙子一起来市场买菜,小孩总是用手捂着鼻子,说太臭了。现在改造后,都主动叫我一起来市场买菜,说现在市场很干净,不会臭了。”今年65岁的市民陈彩玲深有感触。
-
龙文区农贸市场检测员正在检测农残。
“我们采用的是‘农+超’的改造方式,在景山市场,商户还是原来的商户,遇上老客户还可以砍砍价,但在管理方面,是统一超市化管理。”厦门中渼农贸市场有限公司漳州市市场经理王杰枫表示,市场的每个摊位都配备了智慧溯源电子秤,一品一码,从农田到餐桌,消费者都可以查询到该产品的来源。同时,还装有排水系统并配备食品安全检测中心,食品安检员每天都会对市场内生鲜产品进行抽检,确保食品安全。
小小“菜篮子”,关系着大民生,农贸市场环境的优劣,又决定着菜篮子的质量。自2017年开始,龙文区陆续投资3845万元,改造辖区10个农贸市场,一场轰轰烈烈的农贸市场“变形记”拉开帷幕。
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期间,龙文区将农贸市场改造作为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重要内容,继续投入1220万元,改造景山、田璞、书厅3个农贸市场。现如今,景山、田璞农贸市场已摇身一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小超市”,书厅农贸市场目前正加紧施工中,春节前也将投入使用。下一步,该区还将改造10个以上农贸市场,争取2021年前基本完成对龙文区农贸市场的改造。
“市场环境好了,管理规范了,我们的‘菜篮子’也越拎越放心了!”陈彩玲说。
-
在龙文区的一所小学里,学生们在新校园里快乐就学。
镜头三:
用教育“拴心留人”
“当初给女儿取名为闽依,就是取与福建山水相依的意思,转眼十几年过去,我们的根要扎在这儿喽!”祖籍江西的张盛财现就职于蓝田开发区某企业,从2006年至今,张盛财已经在龙文工作了13年。
“都挺适应的,在龙文就业和小孩读书都很顺利,政府的政策很好。”张盛财表示,今年九月,由于学区重新规划,他的女儿张闽依转学到新建的蓝田开发区第二实验小学,“转学与否,当时是有征求我们的意见的,我们觉得转过来一是离家更近,接送方便,另一个是觉得新学校的硬件配备齐全,设备先进,我们挺满意的。”
“学校里的交互智能平板电脑很先进,上起课来可有趣啦!”现如今小学四年级的张闽依每天最期盼的就是到学校上课,“下课后,我可以去室外的乒乓球桌打球,放学后还能参加学校举办的非洲鼓社团,有趣极了。”张闽依兴奋地说。
-
位于龙文区的郭坑中心幼儿园设施完善、环境优越。
据悉,蓝田开发区第二实验小学于今年秋季投用,该校办学条件优良、设施完善、师资过硬,还与福建省示范小学——漳州市实验小学签订了联谊共建协议。目前,该校现有学生600余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占了一半以上。“学生们来自不同地方,在行为习惯、文化基础上会有一定的差异,学校管理主要是先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培养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发区二实小校长蔡燕贞说。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龙文区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随迁子女的就学成了这些人的“头等大事”。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龙文区坚持“一同上学、一视同仁、一个都不能少”和“同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等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原则,认真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仅2019年秋季,龙文全区公办学校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人数便达10452人,占全区中小学学生的38%,政策覆盖率达到100%。其中,市二实小龙江分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该校学生总数达90%,蓝田开发区实验小学占85%。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五年,龙文区不断优化调整教育布局,建成投用漳州一中龙文分校、龙师附小龙文校区等14所学校,新增学位近两万个;保留布局调整后13所小学闲置校舍,首期改建为6所公办或普惠性幼儿园,目前,全区已拥有幼儿园109所,小学13所,中学4所,并“双优”通过省级教育“两项督导”评估,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善。
“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张盛财说。
-
在龙文区一处老年活动中心,老人们在下棋。
镜头四:
陈曼华的“慢幸福”
1960年代末,国家将大批军工企业迁往内地,有关部门在龙岩市长汀县规划建设了一家隐秘的兵工厂——福建红旗机器厂,生产高射机枪等武器。从1969年到1986年,该厂为国家制造了一大批特定年代的军用装备。八十年代中期,在滚滚而来的“军转民”浪潮中,这家大型军工企业撩开神秘“面纱”,开始军工转民用,生产纺织设备,大批工人跟随工厂整体搬迁到漳州。今年65岁的陈曼华便是这其中一员。
“转眼30几年过去,我也算半个漳州人喽!”如今,家住毅达阳光小区的陈曼华已退休多年,过起了含饴弄孙的日子。
早晨八点将读一年级的孙女送到小区对面的二实小景山校区就学,随后“转战”附近的景山菜市场买菜,紧接着回家为上班的儿子儿媳准备午餐……工作日的上午,总是忙忙碌碌。午餐过后,陈曼华便会来到位于小区内的老年人“专属基地”,悠闲地享用属于自己的“慢幸福”。“打麻将、跑步、健身……在这里,做什么事情都可以慢慢来。玩累了隔壁休息间还有专门的床铺,非常方便。偶尔家里人不回来吃饭,我就打电话跟养老中心报餐,中午过来这边吃。老年人也要活得潇洒一点嘛!”陈曼华调侃到。
-
近两年,龙文区共新建城市环保公厕27座,总投资618.8万元。截至目前,该区共有城市公厕73座,基本实现“布局科学、数量充足、管理规范、群众满意”的目标。
她口中所提及的“养老中心”,便是成立于2017年12月的毅阳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据了解,该中心由政府筹资70万余元建设,建筑面积约680平方米,配套厨房、餐厅、卧室、棋牌室及各类健身器材,主要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膳食供应、保健康复、文化娱乐、助浴、助行、助医、助急等服务。中心隔壁为内设中西医诊疗室及药房的毅阳社区卫生服务站,站内选配多名全科医生及护士驻点,保障在日间照料中心活动的老人随时可以免费体检及看病,真正实现“医养结合”。“头疼脑热的时候,在这里就可以看病解决,医保还能报销,真的非常方便。”陈曼华说到。
近年来,面对扑面而来的“白发浪潮”,龙文区创新服务,主动作为,不断优化养老供给,社区养老、就近养老快速发展,并逐渐探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居家养老“新模式”。仅去年,该区便投入2700多万元,建设了4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8所农村幸福院,为群众提供了多样化的就近养老产品和服务。
下一步,该区将继续推出一批养老服务补短板项目,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养老服务设施覆盖全区所有镇街,覆盖70%以上的建制村,居家养老服务覆盖所有社区,8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能力向老年人提供康复服务,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美好愿景从梦想照进现实。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