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聆听身边故事感受城市变化 他们用双手建设幸福之城
俞心恬讲述城市“绿肺”的故事。
福州晚报记者 顾伟/文 张旭阳/摄
作为2019“宜夏”榕城文化艺术季的重要赛事,《福州,听我说》第三季电视宣讲大赛昨天在福州电视台演播厅完成了最后两场初赛的录制。来自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州市审计局、马尾区委宣传部、福州市公安局、福州新区管委会等单位的10位宣讲员相继上台讲述身边的故事。他们的演讲凝聚着各个行业从业者的酸甜苦辣,正是他们的努力拼搏,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老百姓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城市规划:打造幸福之城
如今鸟语花香的晋安公园,曾经是一片废弃的渣土山,环境脏乱差,一旦下雨还会出现积水、滑波等安全隐患。经过分区分块平整和夯实,积水潭变成了生态池,渣土堆变成了城市的“绿肺”。昨天来自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俞心恬谈起福州城市变化时,用了“道在林间走,人在画中游”来形容。
从事自然资源保护和城市规划的人是历史文脉的传承者,是营造幸福之城的良工巧匠。俞心恬说:“福州这些年依形就势打造的城市绿道和生态公园,拉近了百姓生活与山水间的距离,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目前福州实施了上百条内河的水系治理,规划了12个生态公园,有了108公里的休闲步道和168个串珠公园。我们在规划生态公园时,运用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广泛采用植草沟、透水砖,将公园变成一块绿色的大海绵,可以消除和利用70%的雨水。”
林颖讲述自己与闽剧的故事。
闽剧创新:传承传统文化
如果说福州古厝是这座城市固态记忆的留存,那么闽剧就是这座城市动态记忆的传承。五代十国的闽王王审知、宋代理学宗师朱熹、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这些福州戏剧舞台常见的形象,无一不是通过闽剧展现福州人的精神风貌、福州城的百年气韵。
昨天,代表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场的宣讲员、国家一级演员林颖说:“在看3D、用5G的时代,我们不要忘了自己是个‘国际人’,更要看到自己是个福州人。如今的闽剧不是某些人印象中乡间草台的自娱自乐,而是沉淀了400多年的福州传统优秀文化,是福州人的精神家园。守住家园,才能守住福州人的根。”
从宣讲员的表述中,观众了解到90后、00后的闽剧人开通了抖音账号,拥粉几万甚至十几万;闽剧在三坊七巷巡游办快闪,曾经成为微博十大文娱新闻;戏曲动漫和VR更是圈粉众多年轻人;每年约100场的闽剧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公益演出,做到了文化惠民。
杜灵丽讲述家园“保卫战”的故事。
垃圾分类:守护美丽家园
不说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在距离市中心17公里的北峰,有个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每天要接收福州人产生的4000多吨垃圾。这些垃圾两天能在足球场大小的面积堆一米高,两个月就能填满整个左海。目前处理的方式是一半填埋,一半焚烧。焚烧已接近饱和,填埋快超出极限。
福州市城管委的宣讲员杜灵丽昨天在“美丽家园保卫战”的演讲中,让观众了解到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2020年将进入垃圾零填埋时代,目前同步推进15个项目,涵盖焚烧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危险废弃物处理厂、大件园林垃圾处理厂等,这些处理项目分别对应不同分类的垃圾。
杜灵丽对观众说:“垃圾分类无小事,把放错位置的资源回收起来,抢回被垃圾占用的土地,挽回被垃圾侵害的生命健康,是我们每个人举手之劳就可以做到的。只有每位福州人都参与垃圾分类,幸福之城才会更加美好。”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