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庙:两岸学子体验福州民俗
揭秘福州两项非遗之间的渊源
-
参加民俗活动的两岸学子在陈文龙纪念馆前合影。记者 叶诚 摄
福州晚报记者 张维璟 何佳媛/文 叶诚/摄
“一敬状元公刻苦学习,二敬状元公舍生取义,三敬状元公精忠报国”……昨日上午,陈文龙纪念馆重现“学子敬状元”民俗,古韵茶香仿佛把人们带到了百年前的福州。
这是第七届海峡青年节系列活动之两岸学子科举文化交流体验营的重要内容。实际上,这项民俗牵起了两项非遗。记者连日来走访台江区政协教科卫体委主任石丽钦、万寿尚书庙管委会主任卢鑫等,为你独家揭秘背后的故事。
尊崇陈文龙传统 福州自古有之
以前,台江码头是福建省传统商贸的重要集散地,道头多达48处,茶叶、渔获、粮食等各归其道。
其中,有一条道名为尚书庙道,直通坞尾尚书庙。庙中供奉着水部尚书陈文龙。陈文龙(1232年~1276年),福建兴化(今福建莆田)人,初名子龙,字刚中。南宋度宗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号如心,陈俊卿五世从孙,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中状元。陈文龙深受南宋朝廷器重,出任多个重要职位,颇有成就。元军南下,在各地守将纷纷投降的背景下,招降使者两次至兴化劝降文龙,均被其焚书斩杀。后来他被捕,押送杭州途中开始绝食,经杭州拜谒岳飞庙时,气绝而死,葬于杭州西湖智果寺旁。明朝诏封陈文龙为福州府城隍,福州人称他为“尚书公”。
民间拜祭尚书公,既为推崇英雄,亦为祈求平安。
-
两岸学子在陈文龙纪念馆系上许愿带。
凭借过人经商头脑 终成有名茶商
在坞尾尚书庙附近,住着一户洪姓人家,有个叫做洪天赏的小男孩。他从小习武,崇拜陈文龙,长大后爱打抱不平,见义勇为,长大后经商有成。
后来,洪天赏经营茶叶生意,凭借过人的经商头脑,生意不断发展。1902年,他的儿子洪发绥接手茶叶生意,生意兴隆,成了有名的茶商。
发家之后,崇拜陈文龙的洪天赏和洪发绥父子,与在榕的泉州、漳州、厦门等闽南籍商帮捐资兴办南郡会馆、举办南郡公学(现为下杭小学),资助家境困难的闽南籍子女免费入学,还组织学子们在陈文龙的诞辰日及殉国纪念日到坞尾尚书庙祭拜。
洪天赏崇拜陈文龙,怀有爱国激情,曾在洪春生漆艺木制茶盒上印制了“协心同力,争回旅大”字样,宣传爱国思想。
-
陈文龙纪念馆内,两岸学子领取粽子,寓意赶考“包中”。
茶商鼓励学子 为国发奋学习
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更不要说贫寒子弟。
洪天赏和台江许多商人认为,寒门学子更应发奋读书,向陈文龙学习,报效国家。1903年,“学子敬状元”的雏形初现,而后逐渐形成特殊的仪式。福州茶帮、船帮、商帮也奉上各自特有的货物。这种仪式不为祈求海路顺利,而是为了家中尚在读书的孩子,祈求他们继承陈文龙的精神,努力读书、精忠报国。
当时,参与“学子敬状元”的学生越来越多,达到100多人的规模,而且绝大多数是寒门子弟,他们决心以陈文龙为榜样,报效国家。
-
爱国茶商将“争回旅大”的标语印在茶叶盒上。
“学子敬状元”民俗 希望能延续
1941年4月,福州沦陷,学子敬状元”仪式中断。
如今,陈文龙信仰已成为省级非遗,百年洪家茶制作技艺已被评为市级非遗。与两项福州非遗有关的“学子敬状元”民俗也得以重现。在昨日的仪式上,两岸学子向陈文龙神像敬茶,并在陈文龙纪念馆内系上许愿带。陈文龙纪念馆赠给学子们大红袍粽子,寓意赶考“包中”。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