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福州市新闻办公室 >> 市直部委办新闻发布

加快项目落地 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2019-05-29 07:22:08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阮冠达

  福州日报记者 阮冠达

  福州台商投资区罗源松山片区内的群力塘地块是片区开发建设的核心地带,也是福州新能源汽车零件项目的启动园。地块征收过程中,因涉及耕地面积大,一时无法获批,影响后续建设。为保障园区顺利招商、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今年2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领导带队深入一线,查实情、解难题,指导投资区开展全方位项目论证,促进了项目用地的顺利获批。

  群力塘地块用地获批,是资源规划部门在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方面的缩影。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优化审批流程,成立服务专班,重大项目实行专人负责,全链条服务,有力促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顺利落地。

  全程跟踪保障用地需求

  联合三家华侨企业共同建设,拥有点对点合作的海外分园,涉及食品产业、跨境贸易等重点领域……乘着“海丝”发展的东风,拥有诸多优势的福州市元洪投资区已逐渐成为中国企业构建跨国经营体系的首选地。然而,今年初,突然收紧的填海管控政策,为项目的建设带来新的难题。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务院此前的要求,新增围填海项目的审批都已停止。然而,元洪投资区内仍然涉及386公顷的规划用海。位于江阴半岛的江阴港城经济区,临港工业用地同样爆满,发展空间受到极大制约。

  为了保障项目用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助推申报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一方面在第一时间向省自然资源厅和省发改委汇报,提请研究,同时积极对接地方政府,迅速生成报送部级联席会议所需的项目材料,并跟踪做好后续保障工作。4月10日,两处重点项目用海得到自然资源部重点支持,用海需求有了保障。

  两处重点项目的顺利落地与发展,在福州并非个例。为了保障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实行全程服务,针对每个重点项目安排专人,从招商至落地建设全程跟踪,实时掌握进度,及时协调问题。各职能部门也指定一名领导建立工作专班,按项目制订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实行点对点精准对接。

  “我们还着力盘活现有存量,挖掘土地潜力,保障其他项目的用地需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该局盘活清理了批而未供土地6.23万亩、供而未建土地1.29万亩,下一步,将以盘活园区存量用地为重点,建立数字化平台,对项目产业类型、开发利用现状、发展潜力、提升改造意愿等进行全程跟踪,运用平台考核监管。通过政府收储、改造升级等方式盘活整合存量用地,为发展创新型产业和完善园区配套功能腾出更多发展空间。

  科学规划引导产业发展

  保障项目与产业用地,既需要点对点的跟踪式服务,也需要科学规划,从源头上解决用地需求。2017年,我市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对市域产业进行了科学布局,引导各地发展创新型产业与先进制造业。

  “在总规统领中,我们就提出了‘两带、三区、多点’的市域产业空间格局,明确产业发展主导方向和空间格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带”为吸引创新型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沿江向海创新产业带、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福州—福清先进制造产业带,“三区”为西部两岸创新发展集中区、马尾创新发展集中区、滨海新城创新发展集中区,“可以说统领性地确定了未来产业集中发展的主要空间,并制定了相应配套管制措施,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有力的空间保障”。

  重点产业基地用地,在规划伊始也同样得到保障。今年2月,我市提出着力培育有特色、有优势、成长性好的16个产业基地,包括化纤产业基地、显示产业基地、光电芯片产业基地等。文件印发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即组织人员对16个产业基地的用地边界、用地规划等进行了梳理,并与生态环境、林业、海洋等其他专项规划进行比对,发现、协调、解决各规划之间存在的矛盾,确保重点产业基地能够顺利落地。

  “我们也积极推动现有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对他们的更新改造、空间形态进行统筹把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福州软件园利用土地少、配套设施不足,规划中便重点整合配套用地,梳理交通,补齐配套设施;金山工业园区需要提升相关产业,规划中便基于评估状况,按照不同区域提出重点区域整体重建、企业自主联动重建、土地收储择机开发三种模式,并以“电子信息+AI”为核心,适当引进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产业,建设创新服务配套完善的现代创新园区。

  规范审批促进企业转型

  随着国务院出台工业用地增容不再收取土地价款的政策,福州也于2017年出台了针对金山工业园区与创新型产业用地的意见,四类高新产业及五城区工业园区内发展创新型产业的存量工业用地,可分别增加容积率至1.6以内或2.0以上。然而,其他园区内的工业项目仍然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审批,准入无门槛、标准不统一、机制不健全,规范审批机制迫在眉睫。

  “为保证增容政策的延续性,我们从适用范围、审批条件、收费标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可实施、可执行的操作规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规明确了适用范围,划定了允许增容的五个工业园区、产业类型及达税标准;大幅提升了园区开发强度,产业项目容积率按控规上限确定,可提高到3.0,确定了增容标准与收费标准,哪些项目无需补缴土地出让价款、增容审批流程在新规中一目了然。

  项目审批流程与批后监管也得到规范。“现在统一由企业提出申请,园区和发改部门进行审核,我们则按规定办理审批,签订合同,企业也将受到园区管委会的批后监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机制规范后,转型方向更清晰了,扶持力度更明确了,企业转型升级也有了“定心丸”。

【责任编辑:林少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