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担当 拼搏一线
——援藏医疗笔记
沈彧澜
2018年9月9日夜晚至次日凌晨,对于我和我所在的西藏八宿县人民医院来说,都是一个不眠之夜。虽然时隔半年,但回想起来仍旧记忆犹新。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星期天。前一晚,我们福州援藏医疗队的郑丁明医生为抢救一个股疝嵌顿的病人忙了一夜,次日我们又与上海解放军455医院医疗队到某部队联合义诊。周末连续工作了两天,正想星期天晚上早点休息,晚上7时许,我接到了上海医疗队许医生的电话,说住院部有个急腹症的女患者需要我这个妇产科大夫会诊。我火速赶到病房,此时患者神志已有些模糊,无法配合医生的问诊和体检。根据旁边亲友提供的线索,我当时的直觉是,这很可能是个宫外孕破裂出血的病人。当尿液妊娠试验检查阳性,超声提示宫旁有一团块并内见搏动时,我更加肯定了我最初的判断。
尽管当时血常规化验显示血红蛋白仍有80g/L,但根据患者的意识和血压判断其必有重度失血,血红蛋白轻度降低只是休克早期患者血液浓缩后造成的假象,因此抢救的关键是输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八宿县人民医院国吉院长和其他几位副院长都迅速赶来,内科、外科、妇产科、药剂科以及解放军医疗队都纷纷赶来支援。大家在我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开展抢救工作。在我指导医护人员给患者扩容升压的时候,许医生拨通了前一天义诊部队领导的电话,由于当时义诊为战士们验了血型,不一会儿功夫,就来了一排的血型相符的战士排队献血。有了血源,我们又增加了几分抢救的底气。
病房、检验科、药剂科、手术室灯火通明,都为抢救这名患者紧张地准备着。在送入手术室时,心电监护仪上显示患者的血压只有40/26mmHg,情况十万火急!此时院长犹豫了,他问道:“沈老师,我们抢救成功的几率有多大,病人会不会死在手术台上?要不转院吧。”我坚定地对他说:“院长,县城到昌都车程需要5个小时,患者的病情发展如此迅速,转院是不可能的,患者随时面临死亡威胁,如今我们拼尽全力抢救,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见我回答得如此肯定,国吉院长终于在术前谈话记录上签了字。
院长的忧虑不无道理。一是因为八宿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调任他处,外科、妇产科精于手术的老医生都退休了,医院已许久没有开展大手术了,面对今晚这么危重的病人,难免多了几分担忧;二是患者是外地打工人员,这里没有直系亲属为她手术签字,责任又加重了几分。
由于当地的妇产科医生都从未做过此类手术,许医生自告奋勇上台相助,当夜妇产科值班医生向巴泽珍充当洗手护士。来自上海的朱可医生从容不迫地对患者进行了全身麻醉,手术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当切开腹膜的那一瞬间,暗紫色的血液顿时涌了出来,我们先吸尽腹腔血液,然后逐个探查腹腔脏器,终于发现在子宫右侧宫角上有个破裂出血的包块,这就是导致患者大出血的元凶!接着我们做了患侧子宫角楔形切除术。洗手护士递来针线缝扎时,我的指尖一阵刺痛,手套破了,可能发生了针刺伤,而此时该患者的感染相关检查还未有结果,怎么办?手术即将进入尾声,在台下观看的郑丁明医生挺身而出说:“沈医生,你赶紧下台处理伤口,这边我替你。”此时,解放军战士们的血液已经过输液器缓缓注入患者体内,患者的血压渐渐回升了。
在我们福州援藏医疗队、上海解放军455医院医疗队以及八宿县人民医院干部职工的通力抢救下,患者终于在凌晨2点平安返回病房。术中失血约3000毫升,输血近2000毫升。回到病房患者仍在输血中,我也不敢离开医院,守护病人直到天明。
由于失血过多,极易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人一时尚未脱离危险。在患者术后严密监护期,郑丁明医生和朱可医生还时常过来探视病人。所幸在我们的精心治疗护理下,病人渡过了难关,最终顺利康复出院。
这次全院同心协力成功抢救的案例,让我深有感触:一是面对重大抢救时,团队合作乃至调动全院力量同心协作至关重要;二是一台手术需要多名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团队作战缺一不可;三是手术时,医护人员精力必须高度集中,责任心高于一切,手术医生既要胆大又要心细,既要保持热情又要保持耐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藏区尤其是像八宿县这样的基层,医疗资源极度匮乏,急需内地的援助帮扶,通过医疗援藏培养和扶持一批当地的医疗人才,才能真正提高这里人民的医疗保障和健康水平,而要实现这个美好愿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道阻且长,但是我们已经迈开了坚定的步伐,朝着胜利的方向进发!
作者单位:福州晋安区总医院
挂职单位:西藏八宿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