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闽北百年杉木林:新版“绿色金库”创建记

2019-05-13 08:23:17  来源:福建日报

闽北百年杉木林:新版“绿色金库”创建记

溪后村的杉木丰产林 黄海 摄

  福建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0年居全国之首。“中国最绿省份”殊荣背后,是八闽造林人世代传承的优良传统和与时俱进的科学创新。记者近日走进闽北,追溯百年杉木林的故事,记录新时期的绿色发展路——

  新版“绿色金库”创建记

  东南网5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文 黄海 摄)今年,“绿色金库”的故事,再次在八闽大地传播。

  1919年,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溪后村的三个年轻人魏声传、魏声韵、魏乃涵,承包了村东北部被称为安槽下的山头。他们劈山、炼山、拾杂,于早春二月,从健壮的杉树母株上采撷生长旺盛的鲜嫩枝条,用当地世代相传的扦插法栽种杉苗。经精心抚育,形成一片杉木丰产林。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印尼万隆会议上宣布,溪后村这片杉木丰产林亩蓄积量超过70立方米,为全国之最。1958年,王台公社被国务院授予“绿色金库”称号。

  作为国内人工造林的典范,“绿色金库”从此声名远播。近年来,前来调研学习丰产经验者更是络绎不绝。这片最初为利用木材而营造的杉木林历经百年,依旧枝繁叶茂,并为福建绿化事业带来经验与启发。

  传承创新,造林提质增效

  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福建森林覆盖率达66.8%,连续40年居全国首位。眼下,闽山正绿。截至4月30日,全省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93.27万亩,超额完成省政府确定的90万亩年度植树造林任务目标。

  “作为生态优等生,我们依然在绿色道路上锐意进取,不断突破。”省林业局造林处负责人表示,福建国土绿化工作,不仅重规模,更讲求科学性,“当前营造林工作已从侧重增量到提质增效转变”。

  曾经的“绿色金库”王台镇,既传承百年造林经验,也在创新。

  “劈草炼山是溪后丰产林在造林前整理林地的主要措施,也是目前业界主流做法,既省工又能增加土壤养分。”王台镇副镇长梁大盛表示,但长期炼山易引发水土流失,导致地力衰减。

  为此,南平于2015年开始在全市推广不炼山耙带造林法。

  “不炼山耙带造林,即对造林地的枯枝败叶不是一烧了之,而是让其翻埋入土,自然消解。”王台镇林业站站长康述海说,尽管采用不炼山耙带造林,每亩造林成本要增加数百元,但长期来看,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减缓水土流失。数据显示,目前,南平市属国有林场采伐迹地更新已全面实行不炼山耙带造林,全市实施不炼山耙带造林面积累计达13.04万亩。

  由于经济价值高,王台镇的杉木种植规模占全部树种近九成。单一树种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却不利于病虫害防治与生物多样性维护。

  “我们不断加大珍贵乡土阔叶树造林力度,促进树种结构调整。”南平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平正主推闽楠、木荷、枫香等乡土珍贵阔叶树种。目前,全市阔叶树及其混交林比例已达到40%。同时,当地尤其强调森林科学经营管理,采取间伐、抚育、补植、套种等人工措施,加强森林经营和管理,有序实施封山育林,持续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

  经营森林,让青山变金山

  杉木曾是溪后村的经济支柱。“过去,杉木漂流至闽江支流富屯溪,再一路沿闽江南下,直至福州台江,销往全国各地。”今年已78岁的魏乃涵还记得,早年溪后村几乎家家户户以采伐、贩卖木材为生。

  随着生态意识觉醒,溪后村人开始思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辩证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近年来逐步深入人心,他们试图打造出“不砍树也致富”的新版“绿色金库”。

  去年,王台百合小镇金杉园景观建设项目应运而生。

  “我们依托延平区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对重点生态区位内近熟、成熟、过熟的人工商品林进行赎买,而后统一进行林分结构改造、优化、提升,从而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并进行科学有序的开发应用。”梁大盛表示,该项目已完成千亩体量的杉木收储。

  金杉园以溪后百年杉木林为起点,展示不同年龄段杉木,并依托“绿色金库”科普时光隧道、百花园、百树园等节点,开展自然生态科普教育。其间,森林文化将得到挖掘与展示。源自19世纪50年代的杉木王就位于园区内。这棵百年老树高26米,胸径0.99米,材积10.4立方米,与毗邻的丰产林共同讲述溪后的绿色故事。

  金杉园还串联了更多乡村文化与产业元素,旨在构建完整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比如,延平区是全国百合鲜切花六大主产区之一,种植规模超过6000亩。作为百合生产重镇,王台正规划建设王台百合特色小镇,打造集乡村旅游、百合花卉产业、田园综合体等为一体的“七彩王台”。未来,百合产业文化将与杉木产业文化相互串联与融合,和谐互馈。

  “近年来,我省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广大林农在经营用材林的同时,大力发展油茶、花卉苗木、竹业、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民生产业,森林经营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社会得绿、林农得利的新版绿色金库越来越多。”省林业局产业发展处负责人表示,当前,林竹、花卉苗木、森林旅游等三大产业,已成为福建林业三大增长极。按照规划,2020年,三大产业年产值分别达4000亿元、1000亿元、1500亿元以上。

  记者点评>>>

  绿化需增量与提质并重

  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国土绿化也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不仅要高覆盖率,更要绿得有质量、有内涵。

  福建森林覆盖率连续40年位居全国首位,被誉为“中国最绿省份”,但高森林覆盖率并不能与国土绿化高水平画等号。福建森林资源规模逐年提升,但单位蓄积量有待提升、林分结构单一、林分生产力不高等短板依然存在。

  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建国土绿化工作正经历着一场观念重塑与流程再造。大家逐渐意识到,森林覆盖率并非衡量国土绿化水平的唯一指标。要绿,更要科学;要绿,更要美;要绿,更要惠及民生;要绿,更要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互馈。在福建,国土绿化工作增量与提质并重已成共识。在继续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同时,今后,福建将更加强化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在优化调整树种结构、导入森林科学经营管理理念与手段等方面下功夫。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