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岭下村:传承红色文化,革命老区焕新颜
-
游击队之家
福州新闻网2月13日讯(记者 邱陵)高山环绕、峰峦起伏、溪流潺潺、农田密布,宛如世外桃源……这里是三明泰宁岭下村,一座集田园文化、古色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的传统古村,也是中央苏区基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村。近年来,岭下村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革命老区焕发新颜。
走进岭下村,扑面而来的是红军的墙体彩绘和红色标语,时刻都在提醒游客,这个村庄不一般。新桥乡司法所所长黄洪财是岭下村的包村干部,当天,他以一身红军的行头打扮为来此采访的记者做介绍,令人别有感觉。
据介绍,土地革命中期,1931年至1934年,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人,曾三次调集八大开国元帅,解放泰宁苏区,在泰宁“赤化千里、筹款百万”,岭下村的红色政权就是在那时建立的,这个不到400人的小村庄,先后涌现出28名英勇战士。
出生于1916年、2011年去世的黄炳茂就是28位战士之一,他的故居如今被开辟为“游击队之家”,向世人展示当年革命的经历。
距离不远处的红色文化展厅,不仅陈列了28位村民的名字和生平事迹,还图文并茂地回顾了一场发生在1934年的惨烈阻击战,主战场就在新桥乡,三大开国元帅彭德怀、罗荣桓、聂荣臻亲自在此指挥战斗。
1934年,3月22日,泰宁刚被攻陷3天,红军向建宁革命根据地撤离。国民党军汤恩伯部第四师与樊嵩甫部第七十九师、第六师分南北两路,分别从泰宁县城和江西省黎川县德胜关向建宁革命根据地逼近,意图对根据地形成南北夹击。为了打破国民党合围建宁的计划,掩护战略转移,红军在新桥乡投入了5师又2团的兵力,对国民党军进行阻击,战斗持续到3月27日。
-
不忘初心主题公园
岭下村作为新桥乡门户隘口,敌我双方在此展开了反复攻占的拉锯战,进行了大大小小8场战役。其中3月25日尤为惨烈,红五军团十三师派遣了三个团对国民党军阵地进行突击,战斗虽然攻陷了国民党军刚修建的两座堡垒,但作为前梯队的三十八团伤亡惨重。据原三十八团营长鲁瑞林在他撰写的《从马夫到将军》一书里回忆,经此一役,三十八团从团长、团政委到连排级的干部中,除他一人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在这6天5夜的战斗中,红军共打死打伤敌军1000余人,缴获枪支500余杆,弹药无数,取得了显赫战果,有效阻击了敌军合围建宁的行动,为大部队争取到充分的转移时间。
在岭下村,还有一处“红军食堂”节点。这里原来是黄家老宅,1931年一支红军先遣排途经此处安营扎寨,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1986年,为养护道路建设成了道班,岭下村通水泥路后,道班就荒废了。近年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村里把废弃的道班改造成“红军食堂”,纪念那段铁血岁月和红军艰苦朴素的精神。
依托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岭下村还开辟了一个“不忘初心”主题公园,现已成为泰宁县委党校现场教学点、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吸引了省内外近万民党员来该村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党日活动,弘扬爱国主义情怀。
如何让百姓富起来,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据介绍,村里成立良友生态农场合作社、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力发展山茶籽、优质稻、高山红花莲、鸡鸭、稻花鱼、黄桃等种养业,15户贫困户受益。此外,还同建宁县文鑫莲业集团和福建省农科院谢华安华安种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打造“岭下大米”、“岭下山茶油”、“岭下莲子”和“岭下稻花鱼”等品牌,走特色农业致富道路。
-
红色文化展厅一角
由闲置的小学改建而成的村部,屋顶建设了一个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可达57800多度。黄洪财说,该项目村财约增收5.2万元,贫困户每年分红3000元。
“2018年底,我们还引进了一家客商,成立岭下红旅游公司,全方位发展乡村旅游,保底增加村财收入10万元,并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黄洪财介绍,近年来村财收入稳步提升,2017年村财收入达15万元 ,2018年村财收入达30万元,2019年预计可达40万元。
富起来,更要靓起来。记者了解到,岭下村持续抓好生产生活环境提升改造,完善绿化、河滨步道、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休闲宜居村。同时,继续完善村内环境卫生公司化日常保洁、垃圾处理、巡查督查等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
“下一步,岭下村将采取租赁承包等方式,对房屋及附属建筑进行统一规划、修缮和改造,策划生成乡村特色民俗、休闲、捕捞、烧烤、采摘等体验旅游项目,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美丽新岭下。”黄洪财说。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