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改“台江速度”!南公园片区两地块率先完成“清零”任务
-
南公园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效果图。
福州新闻网1月25日讯(记者 邱陵 文/图)“感谢征迁工作人员耐心地为我讲解政策,不厌其烦地帮助解决问题。”25日上午,原先家住中选社区的陈先生来到南公园片区房屋征收工作新港路地块分指挥部,询问征迁款项进展事宜,在得到满意的回答后,他由衷地对记者如是说。
陈先生原来住在红舍路上,是个面积不到18平方米的低矮平房,设施简陋、卫生脏乱,早就盼着搬迁,改善居住条件。2018年11月23日,台江区委、区政府启动南公园片区房屋征收工作,推进这个台江现存面积最大的连片旧屋区改造项目,这一好消息让陈先生乐开了怀。
“12月3日,新港路地块分指挥部启动签约,我是第一批签约的住户,因为政策好,我立刻选择了货币安置,从此告别旧屋了。”陈先生高兴地说。
陈先生的话也是广大涉迁群众的心声。台江区房管局下属的台江区征收工程处负责南公园片区的两个地块房屋征收工作,即新港路(二期)地块和竹排埕地块。据台江区征收工程处主任罗承勋介绍,短短50天内,这两个地块已实现100%签约、100%搬迁、100%拆平,率先完成“清零”任务,彰显了旧改征迁的“台江速度”。
给力的政策支持是前提。短短一个月时间,台江区就争取到了一批优质的现房、公租房、就近就地房源和安置型房源。同时,货币补偿优势也调动了涉迁户签约的积极性。
完善的运转机制是保障。为了推进征迁工作,指挥部定了个“三会制度”,即区主要领导重大问题协调会、总指挥部周例会、分指挥部每日碰头会,小问题由分指挥部负责人拿定方案,在内部消化解决;大问题逐级上报周例会、协调会,由区领导直接协调解决。“三会”按时召开,雷打不动,各种疑难杂症快速决策,会后有人对接、有人跟进,确保件件落实、高效推进。
实干的工作作风是关键。罗承勋介绍,征收分指挥部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经办人员全身心投入到征迁工作中,凝聚起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精气神。
1989年出生的龚臣,是新港路(二期)地块征迁组组长,也是一名党员,别看年纪轻轻,业务能力却十分了得。新港路(二期)地块共136户,涉迁房屋大多为上世纪30年代的木构房屋,不仅有很多后代内部矛盾尖锐的祖辈老宅,而且还涉及改造、扩建、民间买卖等难题。
比如有一套房屋,早期一家单位曾租借该房屋,后业主下落不明,该单位的工作人员便在此长期居住,属历史遗留问题。龚臣到实地测量二十多次,召集住户开了数十次协调会,最终促成4户住户顺利签约,不仅解决了五十几年的历史遗留问题,还保障了群众改善居住环境。有涉迁群众点赞说:“这个小伙子很敬业!业务强、心又细,帮我们做得清清楚楚。”
-
台江区征收工程处干部在指挥部内接待涉迁户咨询。
由于前期持续不断加班的疲劳,再加上天气寒冷,签约第三天晚上,同事发现龚臣满脸通红,发着高烧仍坐在电脑前为第二天的签约做准备,指挥部同事让他先下班休息,龚臣回答说:“我再整理一下明天签约的档案”,后在分管领导催促下才回家休息。第二天,龚臣又早早地来到岗位,开始忙碌的一天。
在竹排埕地块,也有一户家庭,六、七十岁的四兄弟因多年积怨,互不理睬。台江区征收工程处江壘为做通四位老人及其子女的工作,不知道跑了多少趟,仅一面隔墙就反复丈量了六次。最终,他的敬业、负责的态度,让四兄弟握手言和,在协议上签下名字。
同样在竹排埕地块,户主陈依伯今年79岁,夫妻二人体弱多病,经常就医服药;膝下一儿一女,儿子已过世,儿媳妇是聋哑人,孙女年龄尚小,还在读高中;女儿外嫁,如今身患重病,自顾不暇,无法帮家里分担,家庭生活极其困难。由于老人年事已高,难以在外自行租房过渡。面对搬家过渡问题,一家人犯了愁,陈依伯夫妇二人每天茶饭不思、长吁短叹。
了解情况后,台江区征收工程处和街道工作组立即商议拿定方案——帮忙申请过渡房、协助搬家。于是,征迁工作组收集材料、选定房源、上报申请……过渡用房顺利批复后,又贴心安排了“上门服务”,由党员志愿者协助搬家。
“要不是你们帮忙,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搬完家里的物件后,陈依伯紧紧握住征迁工作人员的手,向他们表达内心的感谢之情。
这些真情故事在征收一线还有很多。对于不理解征收政策而产生抵触情绪的群众,征迁干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化解过激矛盾,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难题,最终赢得了群众的称赞。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台江区征收工程处将全面加快渣土清运,力争早日完成交地,为南公园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美丽蝶变贡献一份力量。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