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大坂村建“众筹”乡愁馆 留住记忆记住乡愁
-
望着馆内一件件跨越几十年,熟悉却又渐渐远离生活的老物件,90岁的卓帮清老人感慨万千。
福州日报记者 谢星星/文 叶义斌/摄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人们对故土的眷恋,是一种牵挂,是一份魂牵梦萦的记忆。
在闽侯小箬乡大坂村,90岁的卓帮清老人,常常一个人来到村乡愁馆,每每望着跨越几十年的老物件,老人的眼眶便会渐渐湿润。
这座乡愁馆是村民众筹建起来的,共有2层6个展厅。房子是1949年建的土坯房,由房主卓廷美、卓廷远、卓廷苗三兄弟无偿捐了10年使用权;展品也是村民自发捐献的,打谷桶、木耙、百年大床、烤火笼、小人书……一件件历经岁月洗礼的农具、家具、书籍等,从村民家里汇集到乡愁馆来。
乡愁馆2楼的一个展厅里,百年大床、衣柜、贴着喜字的灯笼等老物件有序摆放,勾勒出旧时农家起居生活的场景。“这张床传了四代人,是祖辈结婚时用的,我小时候也睡过呢。”大床捐赠者正是卓帮清,他介绍起老物件手舞足蹈,仿佛回到孩童时代。“以前生活苦啊,你看这些粮票、布票,家里都舍不得用。改革开放以后,生活慢慢好起来,还用上了传呼机,添置了黑白电视机……”说起生活的变化,老人脸上露出了笑容。
对村民们来说,乡愁馆留住的不仅是一段段记忆。年过六旬的卓启梅说,逢年过节子孙们从各地回来,他总要带他们逛逛乡愁馆,告诉他们祖辈勤劳节俭、踏实奋斗的故事。
在大坂村,乡愁馆是村民重温过去、延续情怀的地方,更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如今,乡愁馆如一块磁石,让全村人的心更齐了,在外游子纷纷返乡创业了;乡愁馆又如一把发光的金钥匙,吸引了一个又一个新项目入村,打开了大坂的乡村振兴路。
-
小箬乡大坂村乡愁馆。
-
村民自发把家里的老物件捐献出来。
-
火笼已经被暖水袋代替,可老人们抱起火笼心中依旧是一股暖意。
-
布票、粮票勾起老人许多回忆。
-
锈迹斑斑的镰刀陪伴老人收割了许多希望。
-
这些老物件或“衣衫不整”,或沾满泥土,但都记录着春华秋实的喜悦。
-
村民捐献出来的犁和牛架。
-
书柜、煤油灯、小人书……村民卓廷富把几十年前的自家书房复原到乡愁馆。
-
农村还在用的扬稻谷的风车。
-
岁月沉淀在老物件上,记忆写在老人心中,让老物件讲述村民的故事。
-
用老物件讲述历史,记住乡愁是大坂村村民的心愿。
-
围兜、虎帽记录下巧媳妇当年的针线活。
-
老物件布满了岁月留下的痕迹。
-
纳鞋底用的麻绳。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