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凝魂聚气铸精神 文明新风润榕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2018-08-31 07:18:59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莫思予 吴隽

  福州日报记者 莫思予 吴隽 通讯员 王学峰

  有福之州,文明同行。

  今年元宵节晚上,东街口百万人潮共赏璀璨灯光秀;狂欢过后,东街口迅速恢复往日的整洁通达。一“动”一“静”的前后10个小时,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文明速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城乡共建共享文明成果,树立起崇德向善的新风尚,汇聚了城市发展的正能量。

  近年来,福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硕果盈枝。福州以优异成绩通过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总评和中央文明办组织的暗访检查,连续三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17个村镇获评全国文明村镇,30个单位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市民文明素质持续提升,群众对文明建设的满意度、支持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移风易俗、基层理论宣讲和党员志愿服务等经验做法受到中纪委、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等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凝聚共识 高扬新时代理想信念旗帜

  新时代,理想信念旗帜更加鲜明。

  在田间地头拉家常,在工厂车间议发展,在校园课堂谈感悟,在社区广场话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市领导,还是基层宣讲员,都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带到一线,让全市人民在思想上更加团结统一。

  当下,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福州市实施基层理论宣传“千军万马”工程,以培养千名宣讲员、组织万场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宣讲活动为重点,兴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热潮。

  台江南仙茶摊开设充满虾油味的理论课堂,长乐打造榕树下的百姓社科理论讲坛,闽侯“首邑讲坛”把名家请到“家门口”;身边人成为贴心的“政治翻译”,网络将“好声音”传遍千万家,闽剧评话为理论注解……“千军万马”工程开展以来,各县(市)区创新基层理论宣讲方式,拓展理论宣传载体,全市形成了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宣传贯彻体系。

  新时代,核心价值引领更加有力。

  “时代楷模”吕榕麟,30年如一日,用师道大爱立德树人,将群众路小学由一所普通小学打造成全国和谐校园先进校;“全国最美志愿者”钱宏伟,坚守24年的公益之路,帮扶群众上万人;“中国好人”林新华,在抗洪一线把生的希望留给村民,却把危险留给自己,不幸遇难……

  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2015年以来,福州市共有33人获选市级以上道德模范;1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40人入选福建好人榜。身边好人、善行义举不断涌现,彰显着、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树起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新风。

  除了学习宣传当代先进典型,我市还精心制定了《福州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活、扎根群众心灵。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装点了公园、街道、社区;“福州,听我说”大型电视宣讲比赛,近两千个道德讲堂、百姓讲堂、文化讲堂,成为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主力军;入选20首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歌曲的《福州道德新风歌》,在全市激情广场、公园街巷广为传唱。此外,全国首部原创大型动画片《诚信漫游记》、挂钩惠民服务的市民个人信用积分“茉莉分”等一系列创新之举,为“信用福州”建设推波助澜。

  以人为本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文明,是城市进步的标志,更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在福州,文明创建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的宗旨,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文化等方面加速推进,补齐民生短板,切实改善了居民生活,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水更清,树更绿,天更蓝,城市的颜值不断提升。

  还河于民,造福于民。去年,福州市城区水系综合治理拉开大幕。如今,43条黑臭水体基本“摘黑帽”。眼下,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进入攻坚扫尾阶段,因河施策长效管理的作用逐渐显现。

  城在绿中,人在景中,这是福州给人留下的印象。近年来,福州市新建成12条生态休闲步道、12座生态主题公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成为市民的切身感受。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共识的推动下,福州2014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2016年、2017年,福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均排名前五,重点流域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文化服务进一步,百姓精神更富足。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市以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完成了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改造提升。380个文化志愿服务基地、600个“鸟巢书屋”建成,173个市直文明单位同农村农家书屋“一对一”共建帮扶……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无论是身在城市还是乡村,丰富的文化大餐近在咫尺。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与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为群众打造了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福州市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行行政审批全流程电子证照应用和不动产证“网上办理”,在全省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和“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政府服务的高效率,实现了办事百姓的少跑腿。

  创新载体 提高市民群众文明素质

  文明创建,贵在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市着力巩固好做法、探索新经验,不断创新文明创建活动载体,推动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7月11日,今年第8号台风“玛莉亚”过境。风雨中,一队队“红马甲”投入排涝抢险和恢复工作。他们有的踩在十几厘米深的积水中清淘窨井盖,有的则协助园林部门抬走粗壮的树木残枝。

  不只是抗灾救灾,城市建设管理、助力“精准扶贫”、服务重大赛会等工作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这离不开福州市对志愿服务品牌的悉心打造。近年来,福州市推进志愿服务站点规范化建设,在人流密集的繁华街区、公园、车站等建设了41个志愿服务驿站,五城区268个社区全部建立志愿服务站点。在29万党员志愿者、1.3万个党支部志愿团体带头下,广大市民群众“组团”投身助力新福州建设的志愿服务行动中。

  不仅志愿服务的“红色”新风劲吹,古韵榕城还书香阵阵。为传承良好的读书传统,福州市连续十二年举办“福州读书月”等读书活动,实施《关于持续深化“书香榕城”建设的意见》,推动读书活动常态化。数据表明,2018年3月,福州占据人均借阅榜和借阅完成率两个榜单的冠军。

  这股文明风还吹入乡村,让福州的乡风、民风也美了起来。

  近一年,长乐引导婚丧事主将原计划分发的红包捐赠公益慈善事业约200万元;福清龙田镇树下村建设生命公园,推行绿色殡葬;闽清县桔林乡部分偏远乡村由赌博村变成生态园……

  随着移风易俗专项督查工作持续推进,“一约一会一队”完成覆盖,移风易俗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居、进家庭。福州市的移风易俗工作,有效扭转了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群众自觉抵制各类丧葬陋习,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2017年12月市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群众对移风易俗的知晓率、支持率、满意率三项指标都在90%以上。

  建章立制 推进文明创建常态长效

  被誉为“服务典范”的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里,巨大的LED屏实时滚动播放各服务窗口的满意率评价结果。自2015年启用以来,该中心办事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9.99%以上。

  为切实提升窗口文明服务,我市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广泛开展“文明服务之星”推选等活动,组织对32个行业开展行业优质服务指数测评。

  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我市强化暗访督查和模拟测评机制。以内河治理、车站秩序、农贸市场、老旧小区、中小餐馆等为重点,仅2017年就开展2次模拟测评、12次专项督查,对创建不力的10批次196个(次)单位进行红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

  测评、督查机制的有力运作,促进各城区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态势,成为福州巩固深化创建成果的助推器。而这是福州推进文明创建常态长效的一项工作。

  文明创建不搞一阵风。近年来,我市通过立法推进、政策激励等手段,不断完善文明创建的法治环境和基层基础,实现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科学化、常态化、规范化发展。在全国文明城市中率先出台的《关于文明城市建设的决定》《福州市志愿服务条例》以及全国首部市级行政服务地方性法规《福州市行政服务条例》等各类法规,织成了福州文明创建的“法网”。

  文明创建不是一蹴而就。福州市精心制定工作规划,抓好责任分解,实施《“有福之州·文明同行”福州市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强化专项整治和创建督查,落实《福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奖惩暂行办法》。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已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的绩效管理工作,切实提升各县(市)区抓创建的实效性。

  文明创建要画最大“同心圆”。40多万在榕工作和生活的省直单位干部职工及家属,是福州市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力量。福州市充分利用省会城市区位优势,加强与省直机关、在榕高校、驻榕部队等的沟通联系,开展文明社区、文明交通、文明窗口、优美环境、志愿服务、道德教育等六大共建品牌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实效不断增强。

  放眼今日榕城,一处处城乡面貌焕发生机,一场场志愿服务精彩纷呈,一个个身边好人层出不穷,一股股正能量不断汇聚。在连续三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基础上,有福之州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一幅以文明和谐为基调的画卷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林玮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