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君|中国地铁,土生土长,走向世界
1965年7月1日,北京玉泉路边上的一方土地被挖开了,空气中泛起泥土的清香——“07”号工程就此拉开序幕。
现场600多人满是期待的神情,朱德、邓小平、彭真、李先念、罗瑞卿、黄炎培等人的到来,更让他们精神振奋。
“07”号工程是什么?何以如此引人注目?
1965年7月1日,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在玉泉路举行开工典礼
“07”工程 中国第一条地铁
“07”是北京地铁最初的工程代号。地铁作为理想的战备设施,在当时并未对外公布建设计划,以代号“07”称之。
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53年9月,中共北京市委多次讨论修改《关于建设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提出:“为了提供城市居民以最便利、最经济的交通工具,特别是为了适应国防的需要,必须尽早筹划地下铁道的建设。”这是新中国首次在城市规划中提出地铁的建设问题。
1953年北京市委《关于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
1956年10月,苏联专家组来华指导北京地铁建设,1957年3月底,专家组在完成预期任务后分批回国。苏联专家的到来对中国地铁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启蒙作用。但由于多种原因,地铁建设计划暂被搁置。
1957年3月,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市长彭真与莫斯科地下铁道设计局总地质工程师米里涅尔握手告别
1957年苏联专家绘制的北京地下铁道路网规划图
1964年8月19日,李富春、薄一波、罗瑞卿联名向毛泽东和党中央及中央军委提出报告,建议积极筹备北京地铁建设,并将上海、沈阳的地铁建设计划也纳入考虑范围。该报告得到中央批准,北京地铁建设被纳入第三个五年计划当中。
1965年2月4日,毛泽东审阅北京地铁建设方案后批示:“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随时注意改正,是为至盼!”
1965年2月4日,毛泽东就北京地铁建设方案作出批示。中央档案馆供图
当年7月1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正式启动。
开工典礼现场,年近八旬的朱德同志为北京地铁铲下了第一铲泥土。
1965年7月1日,朱德、邓小平、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地铁一期工程奠基
独立自主 荣光之路
铁道兵12师,作为施工主力部队参加了地铁建设。“铁12师”的战士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限于教育水平,他们起初连“水泵”“打混凝土”“做防水”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
毛泽东说过:“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参与地铁建设的战士和工人也是这样实践的。
毛泽东还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仅1965年第三季度,地铁建设指挥部就开了15次专业技术会、7次现场会,并进行了8项技术试验。初来时一头雾水的人民子弟兵竟然在会上提出了100多条合理的建设建议。他们自己发明的单轨车运送架节省了6成的人力,另一项发明节省了1600多吨的水泥。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毅力与智慧,在技术上自力更生,从一窍不通做到了推陈出新。地铁建设队伍的锲而不舍与孜孜以求,可以看作是新中国几代人不畏艰苦、钻研创新的缩影。
设计人员在研究设计方案
原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齐书志忆起当年建设场面时感慨道:“我参与地铁建设的时候才17岁,那时候建设条件艰苦,都是明挖,光运土的卡车就用了5000辆,参与建设的有四万人之多。”
“那段时间我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但是大家一想到是在为首都建地铁,纷纷主动加班。这对我们是种光荣、是在为国家作贡献,所有人都争先恐后。”想起与大家一起奋斗的日子,齐书志笑着回忆。就这样,所有工兵不分昼夜、自强自立,1550个日日夜夜后,中国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
施工部队正在铺设轨道
施工队伍正在敷设电缆
1969年10月1日,国庆节这一天,北京地铁一期工程通车。
改革开放前,这是全中国唯一一条地铁线路。
这条地铁的建成,为中国交通带来新契机。
改革开放 引领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速聚集。许多城市地面交通由此“压力山大”,原有的交通系统难以满足人们生活的日常所需。因此,更多城市规划建设地铁以缓解地上交通压力。
截至1990年,中国内地只有北京、天津建有地铁。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地铁呈现“井喷式”发展,地铁开始由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扩展开来。
至2017年底,中国内地已有34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投入运营的线路有165条,运营总里程达5033公里。仅北京一地,就有22条线路,地铁里程数达608公里,每日地铁最高客流量达到了1000万人次。
据《参考消息》2017年9月报道,仅用短短20年,上海地铁就达到了巴黎用一个世纪建成的地铁系统规模的两倍。截至2018年3月,上海地铁共开通地铁线路16条,全网运营线路总长673公里,车站395座,成为世界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地铁。
根据交通部门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全国还有四十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批复。各地地铁立足当地文化特点,将搭建与地方“画风一致”的地下“新风景线”。据资料显示,至“十三五”末,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里程将超过6000公里。
2012-2018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历年运营里程变化图(资料图)
时至今日,地铁带动城市外扩已成为全国各大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有地铁的地方更有利于居民区及商户的“生根发芽”。“住宅区周边是否通地铁”甚至成了当下城市居民购房的主要参考标准之一。
地铁正在从缓解城市地上交通的运输新手段演变为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推动者、新经济区域成型的助力者,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巨大成就的见证者。
迈出国门 走向世界
中国地铁车辆在短短10年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来自多国的订单是市场对其最大的认可。
2014年10月,原中国北车以5.67亿美元中标美国波士顿红线和橙线地铁,全部订单包含284辆地铁车辆。这是中国轨道交通整车装备进入美国的“第一桶金”。2017年的4月,这笔订单的合作方美国马萨诸塞州捷运署(MBTA)向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车)又增购了134辆新地铁列车。由此有媒体评价现阶段中国地铁制造技所带来的对美输出,预示着中美共促轨道交通发展的时代的来临。
2015年4月8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长参观了该市A线地铁路段的“中国地铁”,并在社交软件上说:“A线全线车辆现已更新完毕,每天可容纳23万乘客乘坐带有空调的车辆出行。”列车运行后也收获了阿根廷市民的一致好评。
为表彰中车长客阿根廷220辆宽轨客车项目售后服务组,阿根廷内政和交通部部长兰达佐和国铁总公司总裁卡萨索拉亲自为其签发了特制奖牌。
中阿技术人员正在调试车辆
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如火如荼,中国地铁在全世界面前大放异彩。中国制造的地铁列车运行在里约4号线上,往来于奥运村和科帕卡巴纳赛场,为全世界游客提供优质、舒适的“中式服务”。
2016年中国列车首次为在巴西的大型赛事服务
中国地铁正在悄然改变着世界多国人民的出行。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几代技术人员的默默付出为中国地铁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一穷二白”边摸索边搞地铁建设,到几十座城市地铁修建项目并轨进行;从“明挖”地铁动用上千卡车运土,到运用新科技新手段“静音式”工作;从进口他国车辆再到中国制造车辆“贯穿”全球几大洲……中国地铁列车实现了由中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由欠发达市场向发达市场、由单一产品输出向资本、产业、技术全要素输出的三大变革。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地铁发展创造世界奇迹,这正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