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开学了他们却走了 “候鸟儿童”:厦门请等我回来
-
盼盼和欣欣在离厦前参加“告别游”拍摄的背影照
东南网8月3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杨思萍 钟洪 刘彦玫文/图)凤凰花下,朗朗读书声,这是属于厦门9月特有的温情。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厦门的孩子,都能享有这样美好的青春韶华。“我从小就出生在厦门,我觉得我是厦门人,为什么不能留在厦门读书呢?”当天真的孩子忽闪着大眼睛问出这样的问题时,听到的人都会为之动容。
这些孩子有个名字叫“候鸟儿童”,他们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为父母没能给他们攒下足够的积分,只能离开厦门回老家求学。可是离开了厦门,他们又对这里魂牵梦萦,他们的父母、他们的家,他们的回忆、他们的玩伴,都留在了这里。
遗憾
女儿入学积分不够 三个孩子都只能回老家
住在厦门城中村殿前社的芯芯,今年7岁,正是幼儿园升小学的阶段。芯芯爸在附近一家建材厂做了十多年,厂里虽然不给买社保,但他为了让孩子可以在厦门读书,一直坚持自己缴交每个月500元左右的社保费用。芯芯的哥哥就是靠着爸爸买社保攒下的积分进入厦门一所民办小学,马上就要读六年级了。可是,今年芯芯却无法在厦门读书了。
芯芯妈告诉导报记者,芯芯的积分是42分,按照去年的标准,这个分数是绝对可以在厦门上小学的,可是没想到今年的入学门槛会这么高,哪怕她老公六年来一直坚持自费买社保,也无济于事。
这两个月来,芯芯妈特别焦虑,四处求助无果,最终还是决定由她带上三个孩子回安溪老家,在镇上租个房子陪孩子们读书,而芯芯爸则暂时留在厦门开滴滴。“我们当然是希望孩子们能够留在厦门,他们从小在厦门长大,已经习惯了这里,回老家我们村里也没有学校,只能去不熟悉的镇上读书,我都很担心自己能不能找到工作。”芯芯妈对未来还是充满了担忧。
同样,今年无法在厦门读初中的小丽,一家五口人,租住在厦门某城中村一间狭小的房屋里,家里的床甚至都不够睡,爸爸每天吃完晚饭后还得再回工地宿舍就寝。今年6月,全家为了小丽读书的事情也忙活了很久,但最终还是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小丽一家原本生活压力就很大,再加上孩子读书问题解决不好,矛盾加剧,小丽妈一气之下就带着三个孩子离开厦门,如今,父母双方正在闹离婚。
-
芯芯(右一)、林林(右二)和他们的弟弟
感动
临行当天还在图书馆当志愿者
芯芯的哥哥林林,虽然还是个小学生,但已经承担起照顾妹妹的责任。今年暑假,他每天都带着妹妹待在家附近的高殿图书馆里,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9点半。
林林是这个公益图书馆的志愿者,负责打理亲子阅读区,他会按照图书分类摆放书籍,维持图书馆的秩序,也会帮忙办理借书、还书等手续。闲下来的时候,他会拿起书来静静地阅读。
为什么要当志愿者,而不是普通的读者呢?导报记者问林林。他羞涩地一笑,而后又鼓起勇气严肃地说:“因为我想为厦门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对他来说,厦门是他从小生活的地方,在这里他有十几个好朋友,他喜欢殿前的步行街,喜欢逛大超市,而最喜欢的就是这里的图书馆。
28日早上接受完导报记者的采访,下午他们一家就要回老家了,而林林和芯芯坚持最后一天还要当好志愿者。由于走得突然,林林的同学大多还不知道他要转学,他也没有方法可以联系上大家,如果同学们可以在报纸上看到他,他希望能用这样的方式跟大家说声再见。
梦想
等我们长大了,要回安兜开甜品店
盼盼和欣欣,是两个从小在厦门城中村安兜一起长大的女孩子。去年,两人从厦门的民办小学毕业,同样因为条件不够,只能回老家就读,盼盼去了四川德阳,欣欣去了安溪。离别一年后,今年暑假,两人都回到了安兜。
于是,从团聚的那天开始,她们几个要好的女孩子便天天腻在一起,从五缘湾的海边,玩到湖里万达,从安兜的街头逛到街尾。
盼盼告诉导报记者,在四川的时候,平日里她住校不能用手机,但周末回外婆家可以用微信跟安兜的朋友们联系。有时候听到对方交新朋友了,还会害怕友谊是否会生变。
在学校,盼盼一共哭过三回,有时心情会莫名地低落,很想嘶吼两声。厦门最让她放不下的就是这些朋友,饿了会做饭给她吃,生理期来会提醒她不要吃冰,在学校被欺负了还会帮她出气。
盼盼说,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也会想念,但她其实不希望一家都到四川生活,因为那样她就再也不能回厦门了。而她最大的理想,是等长大了,可以回安兜,跟几个小伙伴一起开一间甜品店,这样大家又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相比女孩子总是用眼泪来道离别,男孩子的离别方式则酷很多。在安兜,有个叫龙龙的男生,由于父母的关系,他今年没能留在厦门读书。回去之前,他告诉所有人,一定不会哭,还要把这边的人的QQ和微信都删除掉,这是他认为很酷的分别方式。
不过,据说很多朋友又默默地把他的QQ加回去了,因为他给大家留下了一个线索,懂他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QQ的通关密语。
-
设计师帮龙龙和他的小伙伴设计衣服
温暖
爱心接力,为“小候鸟”圆梦
厦门“鸟巢计划”发起人丁勇关注该问题多年,他表示,近年来,厦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有越来越难的趋势,每年暑假,都会有很多孩子需要离开厦门,虽然厦门也一直很努力想要把他们留下,但教育的规划毕竟赶不上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近两年,由于社会各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媒体和公益组织介入,帮助这些“候鸟儿童”可以更好地跟厦门道别。海峡导报和台海网就曾两次参与举办“告别游”,让这些孩子和家长再好好地玩一次厦门。
今年,还有一些社会公益人士来帮即将离厦的孩子们圆梦。其中,有一个女孩的梦想是去方特玩一天,另一个女孩喜欢厨艺,于是,大家就请来有资历的大厨教她做烘焙。服装设计师帮“安兜七兄弟”设计了体现兄弟情谊的衣服,曾经叱咤安兜的“七兄弟团”,如今也因为读书问题而面临解散。
在城中村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劳志扬告诉导报记者,随着开学的临近,他接触到越来越多因积分不够而回老家的孩子,这些孩子聪明、勤快,完全不逊色于城里的孩子,可由于厦门学位不足,他们不得不告别厦门回老家就学。而对于这些离去的孩子,他总是用一句话来跟他们告别:去吧,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