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献协调员冯燕:做“人道”与“奉献”的摆渡人

  “器官捐献是崇高的,它将逝去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留在世上,给予更多人生的希望。”作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冯燕终日奔走于医院与病人之间,奔波于绝望与希望之间,在死者与生者之间搭起生命的桥梁。(本期作者 原浩)

本期作者  作者:原浩

器官捐献协调员冯燕:做“人道”与“奉献”的摆渡人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器官捐献不仅是捐献与分配的问题,也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文化、伦理、道德与法律,在中国也曾有一段漫长的“冰河期”。作为器官捐献协调员,冯燕的工作鲜为人知却意义非凡。

本期作者  作者:原浩

器官捐献协调员冯燕:做“人道”与“奉献”的摆渡人

  “我的工作就是协助捐献者的家属完成器官捐献的意愿,同时为等待移植的病人带去生的希望。”冯燕说。现实里,愿意接受器官捐献观念的家庭并不多,捐献成功的案例也不多,冯燕的工作面临着重重挑战。

本期作者  作者:原浩

器官捐献协调员冯燕:做“人道”与“奉献”的摆渡人

  “随着观念转变,器官捐献成功案例逐年增多,但对患者而言依然杯水车薪。”冯燕说,“有的病人在希望中等待匹配的器官移植,但更多的,是在绝望中等待着死去。”器官捐献需要得到家属理解,也依赖专人来推动。

本期作者  作者:原浩

器官捐献协调员冯燕:做“人道”与“奉献”的摆渡人

  死生是大事,在与病人家属沟通时,难免会触及到一些忌讳,有口难开,是冯燕深刻的体会。器官捐献之难,在于家属对亲人罹难的悲痛,在于新旧观念的碰撞,也在于对协调员“动机”的怀疑,获得家属理解并不容易。

本期作者  作者:原浩

器官捐献协调员冯燕:做“人道”与“奉献”的摆渡人

  在医院,比之捐献协调员,冯燕更像一名“倾听者”。她一边分担着病人家属的悲痛与呜咽,一边给予病人家属安慰与尊重,从中了解病人与家属是否有器官捐献的意愿,确认病人生命不可逆转后,尝试进行器官捐献沟通。

本期作者  作者:原浩

器官捐献协调员冯燕:做“人道”与“奉献”的摆渡人

  “最后能获得支持,协调捐献成功挽救其他病人固然很好。”冯燕说,“同样,就算最后不成功,也应理解,不应遗憾。”冯燕的肩膀上承担了太多的泪水,即使在忙碌的最后并没有结果,冯燕没有放弃也无怨无悔。

本期作者  作者:原浩

器官捐献协调员冯燕:做“人道”与“奉献”的摆渡人

  凋零的背后伴随着生命的生发,逝者生前就有器官捐献的意愿,这个意愿最后也得到了其父母的理解。在哽咽声中,冯燕默默得陪伴逝者家属完成捐献,逝者的器官将如同一颗生命的种子,在另一片土壤里生根发芽。

本期作者  作者:原浩

器官捐献协调员冯燕:做“人道”与“奉献”的摆渡人

  在生命面前,语言苍白无力,见惯生离死别,冯燕更懂如何面对与坚强。“薄薄的一页纸上,承载着生命的重量,对于很多捐献者的家属而言,亲人只是换了一种形态,活在另一个生命里。”冯燕说。

本期作者  作者:原浩

器官捐献协调员冯燕:做“人道”与“奉献”的摆渡人

  逝者的生命或许不再丰满,但却用一种成全,换来了更多生命的延续。“在漫长的寻找背后,或许就是幸福与希望;在每一次忙碌背后,或许就是生命得到挽救。”冯燕说,“或许有一天,器官捐献也如同献血一样被人们接受。”

本期作者  作者: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