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市政协委员为文化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2018-06-22 07:46:12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林洛羽

市政协委员为文化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中瑞剧坊通过多媒体技术结合精湛的演艺制作打造的“一台戏”。(中瑞剧坊运营方供图)

  福州日报记者 林洛羽

  闽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近年来,随着福州新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民间文化艺术受到冲击,闽都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面临着严峻考验。

  近日,市政协组织重点提案督办调研,围绕今年的重点提案《传承闽都文化艺术,推进文化产业双效统一》开展走访、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会上,政协委员与有关部门及文化企业深入剖析问题,共同探讨传统文化艺术的未来。

  谈现状:传统文化夹缝中生存 经济社会效益难统一

  “由于文化产品的特殊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效统一’一直是文化产业生产创作、参与市场竞争和评价反馈的重要准绳,同时也是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提案者市政协委员陈杰通过多番走访、调研发现,目前福州传统文化艺术面临着生存土壤消亡、发展平台匮乏、创新意识不足、扶持力度不够、社会经济效益低下等诸多问题,闽都极具地方特色的优秀文化艺术传承趋向小众化。

  “此外,福州众多非遗传统技艺及创作表演基本处于各行其道、各自为政的情况,缺乏承载、传承闽都文化艺术的统一平台和宣传途径。”陈杰认为,闽都“昙石山文化”“坊巷文化”“船政文化”等博大精深,全国少有,但纵观榕城文化艺术,却缺乏能够鲜明代表福州、表达福州的原创文艺精品。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也纷纷指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社会经济价值利用不足、社会力量参与程度较低等因素,也成为闽都文化产业未能很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双效统一”的重要原因。

  论突破: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品牌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那么,实现“双效统一”的突破口在哪里?经过深入探讨,与会人员形成了共识,即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正积极搭建文化艺术平台,鼓励创作具有地方特色、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高水准舞台艺术作品,以打造浓郁的地域特色文化品牌。目前,闽剧《银筝断》、音乐剧《茉莉》(暂名)、曲艺《美丽福州》和大型舞剧《茶·道》等均已立项。

  在创新方面,我市还积极推动舞台艺术与现代影视传媒相结合。如打造中瑞剧坊,其位于三坊七巷安民巷,依托福州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通过多媒体技术结合精湛的演艺制作,用360度的全景剧幕,在45分钟里,将福州坊巷中的人文精神和闽都文化的精髓浓缩于“一台戏”。未来还将以《三坊七巷》情景剧为蓝本,继续探索,开发新剧目。

  同时,我市正抓紧实施“德艺研发创意中心”项目建设,推动传统工艺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福建地区和本行业中最具规模的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设计中心,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亿元。

  话未来:争取专项扶持资金 加大传统文化向教育渗透

  “长期以来,文化产品叫好不叫座,一直困扰着文化产业运营者。以中瑞剧坊为例,我身边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一台戏’的存在。”陈杰认为,文化产业发展应更侧重社会效益,全部依托市场化运作并不科学,政府还要起引领作用,加大在文化产业方面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据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0月,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目前已经兑现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近1000万元,扶持了40家企业、54个项目。

  此外,福州还积极为文化企业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去年我市共获得中央文产专项资金1800万元,占全省60%;省级文产专项资金有1248万元,占全省27%;获扶持的资金和项目数均位居全省第一。

  在宣传途径方面,不少委员认为,应加大传统文化向教育渗透的力度。

  “此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与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共同建立福州评话和福州伬艺传习基地,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市政协委员黄丽惠建议,应整合资源,为“传统文化进校园”搭建更多平台。

  车云、林卫东等多位教育界的政协委员也纷纷建议,通过校本课程、与学校特色项目相结合、与社团互动等形式,更好地调动年轻一代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