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为了团圆的迁徙
-
2018年2月1日凌晨,动车组停靠在武汉动车段的存车线上,准备进行检修和保温作业。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阖家团圆是过年永恒的主题。为了团圆过年,春运已成为人们一年一度最大规模的迁徙活动。 “春运”二字第一次出现在媒体上是在1954年,但春运真正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焦点,还得从改革开放算起。改革让中国人口得以大规模流动,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开始在春运汇聚。1979年,我国春运历史性突破1亿人次。“一票难求”成为此后每年春运的焦点。 2018年春运,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29.8亿人次。40年间,春运规模扩大了30倍,春运的方方面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缓慢的绿皮火车到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动车组;从搭建户外候车棚到如机场一样的火车站候车室;从通宵打地铺排队买票到手机购票;从忍饥挨饿到网络订餐;从单一交通方式到海陆空立体公共交通和自驾以及共享交通方式……人们的春节旅程变得越来越轻松便捷。城乡差距的缩小,让春运的行李逐渐轻量化;“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也不再一成不变,人们的团圆方式更加多元,北方人南下“取暖”、南方人北上“猫冬”,找子女过年,甚至全家出国旅游过年的家庭越来越多。 40年春运,见证着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只要有团圆的动力,春运便不会停止;只要有改革的动力,发展便不会止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也必将给中国人的春运旅途带来更多、更令人惊叹的变化。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
2014年2月5日,在郑州长途汽车站外,刚下车的旅客冒雪登上一辆公共汽车。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
-
旅客在广州火车站的列车上等候启程(2014年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左:2018年2月2日,候车的小乘客在北京南站的儿童娱乐区玩耍(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上右:2018年2月2日,上海铁路文联书法家协会的志愿者在上海虹桥火车站候车大厅为过往乘客免费书写春联(新华社记者李贺摄);下图:1992春运,广州火车站每天运送旅客6万多人次,超过该站原设计能力的1倍以上,各候车室全部爆满,只好在火车站广场上设立临时候车区(新华社记者潘家珉摄)。新华社发
-
在宁波工作的白先生送别回甘肃老家过年的父母,父母在车窗上写下了“保重”两个字(2011年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
2013年1月29日,长沙火车站售票窗口前,工作人员告知一位女士当年2月14号长沙至广州的卧铺还有余票后,这位女士难掩喜悦。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
2005年2月4日,返乡乘客在重庆汽车站候车。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
1996年2月1日,海口机场的工作人员将蔡晓畅小朋友交给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海口至广州的3935次航班“托运”。蔡晓畅的父母因工作关系不能陪孩子回广州过春节,海口机场节日期间开办的“无人陪伴儿童”运送服务为他们解决了这一难题。新华社记者陈小鹰摄
-
北京站广场人头攒动(1993年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唐召明摄
-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2010年1月30日,一位背负着超大行李的母亲怀抱孩子在南昌火车站匆忙赶车(新华社记者周科摄);右图:2018年2月6日,陈小林带着一岁多的女儿在西安咸阳机场乘飞机去广州(新华社记者陶明摄)。在广州工作的陈小林有一双儿女,她将儿子留在西安与奶奶一起过年,自己带女儿回广州与姥姥过年,让两边的老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新华社发
-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2008年1月28日,受严重的冰冻雪灾影响,广西北部地区的公路交通运输大面积受阻,广西灌阳县新墟乡返乡群众步行在封闭的公路上(新华社记者陈瑞华摄);下图:2018年2月1日,天还未亮,一些骑摩托车返乡的群众踏上归途(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每年春运,人们选择的出行方式各不相同,相同的是人们对回家团圆的信念。新华社发
-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2005年1月26日,在上海虹口体育馆内设置的火车票大卖场,购买车票的人们排起长队。由于春运期间购票者增多,上海市有关部门在虹口体育馆开辟了火车售票处,以缓解火车站的售票压力并方便民众购票(张海峰摄);下图:2017年1月13日,旅客在南昌火车站的自动售票机上购票(新华社记者周密摄)。新华社发
-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2004年1月29日,1700余名外出务工者在成都火车站登上驶往广州、深圳的“打工专列”(新华社记者刘前刚摄);下图:2016年2月1日,搭乘广铁集团务工人员返乡高铁专列的乘客在广州南站站台上车(新华社记者梁旭摄)。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现在的电力机车和动车组列车,伴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不断发展,春运旅客出行变得越来越高效便捷。新华社发
-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2006年1月14日,旅客在北京站通过人工检票进站(新华社记者李文摄);下图:2017年1月13日,一名旅客在广州南站体验使用人脸识别系统验票验证进站。在过闸机时,他朝摄像头做出“V”的手势(新华社记者梁旭摄)。如今,北京、广州、郑州、南昌等多地的火车站在春运期间启用“刷脸检票”智能验票系统,加快旅客进站速度的同时,也缓解人工验票的压力。新华社发
-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1984年春节期间,在石家庄火车站,工作人员为过往旅客送开水(新华社记者赵连升摄);下图:2016年2月6日,南昌铁路局福州客运段列车工作人员廖辉为一名小乘客送去热水(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一直以来,为了旅客顺利回家,无数工作人员始终不变地默默忙碌。新华社发
-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2017年1月18日,在K9064次“精准扶贫”春运专列列车上,一名旅客在喂孩子吃盒饭(新华社记者梁旭摄)。右图:2013年1月25日,在成都火车站,3岁的李亮小朋友在候车时吃方便面(新华社记者薛玉斌摄)。新华社发
-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2001年1月9日,一名志愿者(左)在重庆火车站为旅客发放列车时刻表(新华社记者周衡义摄);右图:2017年1月13日,在广州南站,小朋友与为旅客提供咨询服务的智能机器人“小璐”互动(新华社记者梁旭摄)。新华社发
-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2018年2月1日,在北京西站,一位旅客抱起小朋友准备乘坐G557次列车(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下图:2006年1月14日,在广州火车站广场,旅客肩扛行李准备进站乘车(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