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郑州1月10日电 (记者 龚金星)“一出门就是商店,广告天天叫得欢,一不留神,俺把空调、冰箱、洗衣机这些家电全置办了。”说话的是40来岁的河南林州市五龙镇农民武红娟。随着河南省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的实施,越来越多像武红娟这样的农民生活悄然发生改变。
进入“十三五”两年来,河南省累计投入农网建设改造资金达到409亿元,超过“十二五”五年投入总和,累计建设改造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85座、10千伏配变8.4万台,完成38万眼机井通电、9220个自然村动力电改造和6989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升级工程建设任务,实现平原地区井井通电和村村通动力电。
武红娟所在的五龙镇境内85%属深山区。2001年,她家从山沟里的七峪村迁到了现在的镇政府所在地西蒋村。近两年,林州市供电公司先后投资140万元,对西蒋村实施中心村电网升级改造,镇区原来的4台变压器增加到8台,容量从625千伏安增加到1185千伏安,曾经被视为“奢侈品”的各色家用电器也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兰考县固阳镇徐场村,返乡农民工出身的乐器厂老板徐平,指着满院的桐材高兴地说:“焦裕禄书记当年栽下的‘摇钱树’,现在已经形成了大产业。不过,要想‘摇钱树’摇下钱来,还得电帮忙。”农网改造后,徐场村民族乐器加工企业短时间内由原来的9家增加到52家。徐平的乐器厂年生产古筝3000多架,年利润30多万元。
新一轮农村电网大规模建设改造,使河南农村用电潜能加快释放。2017年河南全省农网最高用电负荷达到3762万千瓦,同比增长10%,创下2014年以来增速最高峰。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