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脚踏上水泥路,出门坐上公交车
——我国竭力破除农村交通“最后一公里”瓶颈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 题:抬脚踏上水泥路,出门坐上公交车——我国竭力破除农村交通“最后一公里”瓶颈
新华社记者向定杰、刘硕、张斌
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不断见证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时,串联城乡的农村公路也考验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度。
过去5年,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127.5万公里,约98.3%的建制村通上了水泥路,通客车率达到96.5%以上,这意味着群众“抬脚踏上水泥路、出门坐上公交车”的梦想正逐步成为现实。
在成绩面前,偏远极贫之地路难通、车难行的现状仍不容忽视,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得不补齐的短板。同时,如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这些“毛细血管”,也需要持之以恒攻坚克难。
路是农村的命脉,路通了,农村才能振兴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成为未来一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交通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领域,也是脱贫的先决条件。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说了几十年的话,在广大农村地区依然应验。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双龙镇,78岁的兴林中心村党委书记曹发喜欢开着车在村里的水泥路上转悠。10多年来,他带领村民修了42公里路,实现了户户通。
“路是农村的命脉,路通了,农村才能振兴。”曹发回忆,10多年前,路不好村里什么产业也做不起来,只能在贫困中打转。如今,平均每7户就有一台机动车。
“农村公路越修越好,我们当地人的致富路也越走越宽。”陕西省大荔县范家镇镇长秦武杰说,以前小轮车换蹦蹦车,倒三四次才能把鱼交到商贩手里,死鱼率高,卖不上价。现在村里路修好了,一些“洋水产”也在黄河边的池塘里安了家。
贵州省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地形复杂,路一直是农村发展最突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如今,“贵州到,汽车跳”的现象正逐渐改变。
“我们村由于地势偏远从来都是靠山吃山,你看,现在我们就靠这条路致富了。”贵州省荔波县拉岜村村主任覃树友站在“果园公路”边说,路的建成解决了水果销售运输难题,外地客商可以直接开着大卡车到村里收购,减少了重复上下车和倒运的环节。
修成一条公路、带动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近5年贵州先后启动实施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行动计划、农村公路建设3年会战、农村“组组通”公路3年大决战,累计投资883亿元,建设农村公路10.9万公里。
“以前车进不来、粮卖不出去,咋能不穷?又哪敢想致富?如今村路通到了家门口,我们再不为卖粮难、出行难犯愁了!”吉林省通榆县新兴镇东兴村的兰淑芬大娘坐在热乎乎的炕上,说出了因交通改善而受益的千万百姓的心声。
相关新闻
-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直抵人心的“一米团”(2018-01-03 20:25:49)
- 深圳密码:布局“四核十八节点”(2018-01-03 20:25:05)
- 乡村振兴战略绘制“三农”发展新蓝图(2018-01-03 20:24:01)
- 【新时代·新寄语】街访评:老外点赞习主席新年贺词心系人民(2018-01-03 18:45:58)
-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红色才溪的绿色发展路(2018-01-03 08:33:55)
- 不忘初心逐梦新时代 牢记使命建设新福州(2017-12-29 23:46:16)
- 《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第5集:新部署怎么干(2017-12-29 19:10:37)
- 牢记总书记嘱托:甘肃因地制宜补齐教育短板(2017-12-29 10:51:10)
- 宁夏打造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2017-12-29 10:48:54)
- 陕西榆林市:资源深转化 催生新动能(2017-12-29 10:47:24)
- 《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第4集4分钟网络版(2017-12-28 10:56:29)
-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更多元的中国面孔(2017-12-26 17: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