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明代福清抗倭名将项志德

2017-07-24 11:10:14来源:福州晚报

明代福清抗倭名将项志德

项志德画像。

  项志德,尚之,号履斋。福清海口人。明嘉靖七年(1528年)举人,后来被授予浙江青田教谕,再擢吏部司务、礼部员外郎,最后出任四川参议。项志德在四川任职期间,一心为民,“人尤爱之”。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入侵福清,福清城被攻破。项志德的儿子被倭寇掳去。此时的项志德正奉表进京庆贺万寿节。他听说儿子出事的消息后,“即上疏乞归”。倭寇说,想要他的儿子活命,必须用银子相赎。无奈项志德一身清廉,实在拿不出银子。诸缙绅听闻此事,凑了一些银子给项志德,却被他婉言谢绝。有人不解:“你固然廉洁,这可是为了搭救公子,又何妨呢?”项志德说:“大家的好意,我心领了。我怎能为了家难而拿大家的钱财呢?”诸缙绅听了项志德一席话,动容落泪。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冬,海口民众强烈要求修建民城抗倭,福建巡抚遂委托苏友时主持其事。但一些有势力的乡绅却迟迟不肯迁走祖坟,再加上没有人愿意出来领班,致使民城无法下基。项志德听了苏友时的汇报后,愤慨地说:“为了几堆尸骨却置生灵于不顾,此是不通之论。”于是,他为苏友时想出了两个主意:一是施用“明月驰匹马”之计,即在月光下驱马,将灰袋系在马尾上,任马匹自由奔跑,马匹所到之处就是筑城的地基,谁再阻挠,就以国法治罪;二是建议知县叶宗文指派领班,由52人组成48个班,“拈阄画地”,分段施工,每个班负责建筑20丈城墙。有了这两种办法,海口民城终于顺利动工了,历时三年始成。

  项志德是一位品格高尚的官员。数百年来,海口当地仍流传着“宁死儿子,也要保全大家”的故事,令人肃然起敬——

  前文提到,倭寇进犯海口,项志德的儿子被抓走。狡猾的倭寇押着项志德的儿子作人质,声称不开城便将其杀死。苏友时派人通知项志德搭救,可项志德却斩钉截铁地说:“大家千万不要中计。宁死我的儿子,也要保住全城人的安全。”项志德的肺腑之言感动了将士。他们纷纷表示:“人在城在,与城共存亡!”此时,项志德派勇士谢介夫悄悄出城与名将秦经国约定同时出击。晌午一过,苏友时立即带着骑兵一路冲杀,倭寇顿时乱了阵脚。项志德的儿子成功逃脱,后来加入了抗倭队伍。谢介夫在秦经国的全力配合下,没过多久,便全歼城外各乡的倭寇。

  项志德自恃气节,深受百姓好评。明万历《福州府志》载:“(项志德)为人尚节概,重然诺,平居与人语,直而不阿,虽诸公贵人所严事者亦然。居官所至,以廉慎称。”该志之“前修传”及清乾隆《福清县志》皆载有项志德的事迹。以前,海口曾为项志德等人建造一座“科甲世美坊”,旌表其事迹。

  项志德鲜有诗作,他游海口瑞岩山写有《邀侍御郭东山游瑞岩》一诗,曰:“秋日逢君上翠梯,奇岩应喜共攀跻。川原阔阅云无际,寺阁重经路不迷。萝薜藏烟山色霭,泉花落地水声低。尘心到此俱消尽,坐对沧溟景欲西。”

【责任编辑:燕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