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泉州 灿烂遗存
-
10月12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项目保护工程启动仪式在福建泉州举行。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丝重要起点,海丝申遗的牵头城市泉州承载了首批申遗近一半的遗产点。而这14个遗产点、1个关联点(德化县屈斗宫窑址),无不透露着古老的文化底蕴和迷人的海丝风情,它们见证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辉煌,同样见证了世界多元文化中心的成长。
万寿塔:南宋海上行船航标
万寿塔又称姑嫂塔,背靠泉州湾。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万寿塔成了当时海上行船的航标。
-
六胜塔:海丝路上的第一座灯塔
六胜塔位于古泉州港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金钗山上,是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座灯塔。以石塔为航标,堪称世界航海史上一绝,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元代建筑物,是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文物。
-
石湖码头:宋元以来泉州港重要码头
石湖码头又称林銮渡,位于石狮市蚶江镇石渔村,系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航海家林銮建,历经重修。宋元以来,这里一直是泉州港水运、水转运和水陆转运的重要码头。
-
江口码头:宋元鼎盛时期水陆转运枢纽
在泉州列入海丝申遗的首批遗产点中,江口码头和真武庙合为一遗产点。江口码头形成于11世纪,位于泉州市丰泽区,处在江海交汇处的咽喉地带,内航可直达晋江内河,距泉州 15 里,为宋元泉州港鼎盛时期泉州城区与港区水陆转运的枢纽,沿江为集群商业码头。与海湾的石湖等码头,构成古代集群港的格局,反映了刺桐港空前繁荣时期独有的风貌。
-
真武庙:宋代郡守望祭海神之所
在泉州列入海丝申遗的首批遗产点中,江口码头和真武庙合为一遗产点。真武庙坐落在丰泽区石头街的石山上,东与后渚港相接,南与晋江相望,是闽南道教圣地。该庙始建于宋代,宋时作为“郡守望祭海神之所”。庙内,还有一方“吞海”的石碑,明嘉靖时所立。时人理解为庙外大海,雄踞石头山的真武帝气势吞海。同时,还寄托着所有靠海为生的人民朴素的愿望——祈求船吞海,万勿海吞船。
-
洛阳桥:风雨千年见证古港繁荣
洛阳桥位于洛阳江入海口,是中国第一座跨海湾平梁式大石桥。因曾先后经历17次修复,所以桥上石板来自于不同朝代,年代最久远的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风雨千年,洛阳桥见证了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历史。
-
天后宫:海内外天后庙宇建筑范本
在泉州列入海丝申遗的首批遗产点中,天后宫和德济门遗址合为一遗产点。天后宫位于鲤城区天后路,是一座拥有供奉妈祖的庙宇。它是我国东南沿海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分灵庙宇,也是分灵庙宇中现存较早、规模较大的一座妈祖庙。其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是现存妈祖庙中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同时也是海内外众多天后庙宇的建筑范本。
-
德济门遗址:古代泉州海外贸易最繁华商区
在泉州列入海丝申遗的首批遗产点中,天后宫和德济门遗址合为一遗产点。德济门是12世纪-14世纪泉州海外贸易最繁荣的商业区域,也是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有力见证。该处遗址位于鲤城区天后路,遗址中出土的外来宗教石刻印证了泉州宋元时期兴盛的海外贸易和广泛的中外文化交流,泉州城区随着航海与通商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不断向南沿江拓建的历史。
-
梅岭德化窑遗址:海丝文化遗产生产类遗存
梅岭德化窑遗址位于泉州德化,是由窑址构成的海丝文化遗产生产类遗存。该窑通过瓷器这一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代表性出口货物的生产设施,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上商品贸易的繁盛,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技术和审美观念的传播与交流。
-
开元寺:东方第一大殿
开元寺,泉州的古寺之一,修建于公元 687年,位于鲤城区西街。开元寺内的大雄宝殿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殿”。天王殿著名的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为弘一法师所写。印度教寺的石柱、婆罗门寺带有人面狮身雕刻的华板以及印度教寺常用的伎乐飞天斗拱饰物,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
-
清净寺:中国现存最古老伊斯兰教寺
清净寺位于鲤城区涂门街中段,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伊斯兰教寺,是国内罕见的石结构的清真古寺。其独具典型古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是伊斯兰教从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重要历史见证。
-
草庵寺:世界仅存摩尼教石雕佛像
草庵寺我国唯一仅存的摩尼光佛、摩尼教寺庙,也是世界现仅唯一摩尼教寺庙遗址。草庵始于宋绍兴间,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来到草庵,认为这是当年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的最大收获。草庵摩尼教寺成为我国研究世宗教史和农民起义活动以及中国与波斯古代海上交通极为珍贵之实物依据。
-
清源山:现存最高大太上老君古石像
清源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有着中国现存最高大的道教鼻祖太上老君的古代石刻造像。长期以来,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中国道教文化对周边国家。
-
伊斯兰教圣墓:伊斯兰历史文物
伊斯兰教圣墓位于丰泽区圣茂村灵山南麓,是7世纪从阿拉伯来到泉州的两位传教士的坟墓。廊中有郑和下西洋路经泉州时来此墓祭告行香所立的汉文石碑。千百年来,这座伊斯兰教圣墓一直受到历代泉州人民和穆斯林的保护,它是我国极为珍贵的伊斯兰历史文物。
-
土坑村港市遗址:填补“海丝”港市遗址缺环
土坑村港市遗址位于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是目前泉州保存最完好的港市遗址之一。作为古代泉州海上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填补了“海上丝绸之路”港市遗址的缺环。土坑地区早期先民郑氏等多姓群众,参与海洋贸易,并在村中建造祭拜神庙,祈求平安,见证当时海洋贸易的点点滴滴。
-
九日山祈风石刻:现存唯一古代航海国家祭典记录
泉州九日山因“山中无石不刻字”闻名海内外。九日山祈风石刻是12世纪-13世纪泉州地方政府主持航海祈风祭祀活动的石刻文字记录,也是现存唯一的古代中国政府就有关航海事宜举行国家祭典的真实记录,满载着当年出海贸易的人们对风的敬仰。
-
德化县屈斗宫窑址:古代“海丝”对外文化交流重要载体
德化县屈斗宫窑址:位于德化县浔中镇,为宋元时期德化古窑最具特色的遗址之一。德化陶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输出商品以及古代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