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习近平的扶贫观:最是扶贫放不下 浓浓牵挂暖民心

2016-11-15 15:51:08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作者:李彤

习近平的扶贫观:最是扶贫放不下 浓浓牵挂暖民心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与村民促膝交谈。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走访时,苗族石爬专大娘家里没电视,认不得总书记,她问习近平:“该怎么称呼您?”习近平称石爬专为大姐,回答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40多年来,从梁家河知青开始,历经村支书、正定县委书记、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工作岗位虽然在变化,而他花精力最多的是扶贫,足迹遍布了中国大部分贫困地区。

  “花的精力最多”:人生历程中从未忘却

  2012年12月29日,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严寒,习近平在元旦前夕来到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阜平县,考察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这是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继视察改革前沿城市深圳后,国内考察的第二站。

  “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这是他始终牵挂和持之以恒推动的工作。

  上世纪60年代末,不到16岁的习近平在陕北农村梁家河,与村民们一同生活了七年,中国农村的贫困面貌给他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我当时和村民们辛苦劳作,目的就是要让生活能够好一些,但这在当年几乎比登天还难。”如何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成为他一直挂念的事情。

  上世纪90年代,习近平在福建省宁德担任地委书记,当时闽东农村群众连温饱都是问题,他将工作两年以来的调查、报告、文章汇集成《摆脱贫困》一书,要求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干部的基本功,强调“滴水穿石”的精神,提出“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点明“经济是基础是中心”。项南在书的序言里写道:“近平同志有些想法,是想得很深、很细的”,“不搞花架子,真正把心贴在人民身上”。

  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期间,习近平为组长的“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正式成立。20年来闽宁联席会议从未间断,确定对口帮扶项目、开展医疗扶贫、开通飞机航线、展开教育支援合作......对口帮扶的领域涉及方方面面,承诺的协作事项件件跟踪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国内考察半数以上涉及扶贫开发,从云贵川到东三省,从千里冰封的内蒙古到革命老区遵义,“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习近平始终牵挂着贫困群众,贫困地区脱贫开发取得的成绩,也希望与总书记一同分享喜悦。

习近平的扶贫观:最是扶贫放不下 浓浓牵挂暖民心

  习近平通过人民网视频连线福建赤溪村村民。

  2016年2月初,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深入福建宁德赤溪村采访当地脱贫致富情况,村支书杜家住托记者给习近平总书记带去了一封信。让他没有想到的是,2月19日习近平来到人民网视频直播间,同两千公里之外的赤溪村视频连线,给了村民一封“特别回信”。习近平勉励乡亲们说道:“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你们做到了。你们的实践也印证了我们现在的方针,就是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

  “看看乡亲、接接地气”:所看所问暖民心

习近平的扶贫观:最是扶贫放不下 浓浓牵挂暖民心

  201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赴甘肃看望各族干部群众。

  每到岁末年初,习近平的身影就会出现在祖国的贫困地区,问饥寒,询冷暖,察民情,看发展。

  干旱缺水是制约甘肃发展的难题。201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在贫困户家中用瓢盛出缸中的水品尝,询问粮食够不够吃,低保有没有到位,看病有没有保障,孩子有没有学上,年货有无备好。

  地处边陲的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是林区,正处于艰难产业转型之中。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伊尔施镇74岁的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中,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快过春节了,知道你们有困难,特地来看望你们。”他说。

  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地震灾后重建及群众生活,让习近平十分关心和挂念。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踏上废墟察看灾情。在受灾群众安置点,他走进邹体富老俩口和孙子暂住的帐篷,吃饭、补助、收入等都问得十分仔细,还摸棉被问“暖和不暖和”。在地震灾区板房学校,习近平听取了当地扶贫开发工作汇报。他指出,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你呀,干得不错嘞!”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赴江西看望慰问群众时,75岁村民彭水生激动地握住他的手,质朴地竖起大拇指称赞。在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贫困户张成德家,习近平与夫妇俩坐在一起,算起了家庭收入开支的明白账,家里种了什么、养了什么,吃穿住行还有什么困难和需求,他都一一细问。从河北西柏坡、山东临沂、福建古田,到陕西延安、贵州遵义、安徽金寨……很多革命老区留下了他坚实的步伐。

  “看看乡亲们,接接地气,充充电”、“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细节之处展真情,习近平扶贫调研的所看所问与关怀嘱托,也让全国人民感同身受。

  “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让贫困地区尽快赶上来

  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今年是首战之年,总书记去过的贫困村变样了吗,脱贫攻坚下一步的重点又是什么?

  今年4月,人民网记者来到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72岁的村民唐荣斌住进翻修新房,享受医保,孙子在城里读小学。从今年3月份开始,县里对60岁以上参合老人在县内就医的合规医疗费用100%予以补偿。另一位农户唐宗秀家的旧房屋正在翻修,“新房子修好以后,就让女儿回来,帮忙搞农家乐。为了支持我们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县里对农户新建、维修房屋都有补贴,”唐宗秀说。

习近平的扶贫观:最是扶贫放不下 浓浓牵挂暖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过的阜平县骆驼湾村困难户唐荣斌家中变化对比图。

  金秋10月,在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无线WIFI基站信号已经覆盖全村。做为农业信息的重要抓手,“富民宝”APP与无线WIFI相结合形成的信息化扶贫模式,正在张庄村应用并向全县百余村推广。在葡萄架乡杜寨村,原本的老黄河大堤、盐碱地,在专家的指导下种上了哈密瓜,每个大棚收益可达6200元。“九分地就可以建一个瓜棚,明年村里还要增加200多座瓜棚”,十一期间,驻村“第一书记”李国众一天也没歇,带领村民们重新规划土地、修整道路。

习近平的扶贫观:最是扶贫放不下 浓浓牵挂暖民心

  人民网与兰考共同打造的“智慧张庄项目”,为信息化扶贫提供平台。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首战之年,贫困山村风生水起,脱贫成绩喜人。但当前减贫形势依然严峻,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从现在到2020年底,还有不到5年时间。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贫困人口总计5575万人。这也意味着,要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的目标,从现在起,我国平均每年要减贫1000万人以上。

  “我当年到了正定,看到老百姓生活比较贫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形,心里很着急,的确有一股激情、一种志向,想尽快改变这种面貌。”在2015年初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畅谈交流“县委书记经”时,习近平如是说。

  对于脱贫工作的总体推进,习近平2016年7月在宁夏调研时坦言:“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对于脱贫工作的质量,他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科学确定脱贫时间,不搞层层加码。”

  对于脱贫攻坚的意义,他一遍遍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标志性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从著写《摆脱贫困》提出“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到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构想,再到将扶贫工作摆上战略高度,强调科学确定脱贫时间,习近平扶贫工作的牵挂始终围绕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目标”的宗旨。新时期的扶贫工作,已吹响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是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正在悄然发生着一场变革,咬定目标、苦干实干,脱贫致富奔小康。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