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年:老人自办“农家书屋” 汗水浇灌孩子心灵
陈松年,今年69岁,台屿农家书屋的现任“馆长”。这是一位有着梦想与激情的老人,迈进黄金的暮年,本该静默享受夕阳的美好时光的他,却虔诚的扑入台屿农家书屋。正是这家书屋在2010年11月全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在4400多家农家书屋中脱颖而出,成为9家福建省先进农家书屋之一。
2006年5月份,退休返乡的陈松年得知陈氏宗祠的图书馆有600多本藏书,因无人管理长年锁着,他和几个同龄好友接过钥匙,宗祠的阅览室正式对外开放。2007年7月,省里启动“农家书屋工程”,台屿村成为第一批试点,从此,这家农家书屋就如一颗绿芽,在老人们的精心培育下落地生根。
走过近6年的春夏秋冬,在当地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与鼓励下,农家书屋从14平方的小屋发展到现在120平方的街坊,最近又增加了50平方的空间,藏书量也从最初的500多册增加到现在的14000余册。
台屿农家书屋能够发展到今天,离不开一群年近古稀的管理者,领头人正是陈松年。他们分文报酬未取,默默的在文化交流的沃土上辛勤播种着,他们坚持不懈、全心全意打造着这家农家书屋,他们身上都闪烁着义务奉献的精神。陈馆长认为,“人生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总想为家乡做点贡献”,“我们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不算什么,主要让孩子们多看一点书,多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6年来,每到书屋的开放日,就会有一大群孩子蜂拥而至,生怕抢不到好书,孩子们以读书多、能讲书中的精彩片段为荣;为了读更多的书,许多孩子把课余时间大多用在了阅读上,这里的孩子们读一本书的周期只有短短两天。书屋甚至形成了一些独特的传统:比如翻得越烂的书越有人抢着读,因为卷边的书页就是最好的推荐理由;比如一本好书入架,只要有孩子读到便会口口相传,成为下次借阅时的“畅销书”;比如许多孩子看完书后得写读后感,拿给书屋的主人交流;还比如这个书屋拥有自己的自办园地——墙报,谁的读书作文上榜,谁就能“光荣”很久……这一切,没有老师布置,也没有作业要求,完全是孩子们自愿的。
陈松年05年从私营企业退下来以后,即被朋友邀请去看管房屋,月薪一千多元,是件清闲美差,大家都说辞掉可惜时,陈松年却笑着说:“要奋斗就要有牺牲,更何况我还是召集人呢,我们办书屋的初衷很单纯朴素,就是想让村里的孩子有书看,书看多了,成绩提高的同时也懂得如何做个正直的人。”知名教师何捷老师曾受邀来到农家书屋给孩子上课,听到陈松年创建农家书屋的故事,看到陈老伯与孩子们亲如家人的场景,深受感动。他说,陈老伯就像是一本童话书,无论是听课还是聊天,68岁的陈老伯脸上始终挂着孩子般灿烂、纯真的笑容,这缘于他有一颗关爱儿童的心。陈老伯又像是一本历史书,与之交谈,发现他是一个文史爱好者,让人领略了他作为一个图书馆馆长的学养。陈老伯又是一部成功学的著作,创办农家书屋,他的事业在退休之后实现了又一次辉煌。
陈松年回忆,书屋刚开张时,他站在书屋门口见到闲着的孩子,就介绍他进来读书。同时,他还介绍很多以前他曾经读过的书本给孩子们。发展到后来,开始发图书卡,陈松年到学校里每个班上发图书卡,老师也帮忙推荐孩子到书屋读书。每个学期末,陈松年还自掏腰包,给借书最勤的学生发奖品,提高孩子的读书积极性。口口相传,读了书的孩子变得更加幽默,有人缘,说起书中的精彩细节,能引来一帮听客。他还经常让孩子们写读后感,写过读后感,孩子们推荐时就能脱口而出了。就是这样的书屋打败了附近的三家电玩厅,它开张后旁边的电子游戏少人问津,悄悄关张,一直没有再开。
阅读润泽生命,学生在他的带动下,主动走进书屋阅读,主动向他投稿件恳求批阅,这14000多本书成了孩子们日后走向成功的基石,陈松年也在孩子们的心田中埋下了成功的种子。
陈松年 2012年被评为福建好人
- 图片故事丨农家书屋的守望者(2024-04-22 11:11:37)
- 八旬老人的书屋情(2024-02-05 10:13:17)
- 陈松年:十余年义务播撒书香种子(2020-08-14 08:15:27)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