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炜光: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财政地位空前提高
2013-11-22 11:39:55  来源:人民网  【字号

  搜狐财经讯 备受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今日出炉。

  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李炜光认为这段话虽短,但包含了很多重要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财政地位空前提高

  李炜光教授首先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一句是历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次如此表述,将财政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表明,财政问题已经不单单是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更是涉及到了政府职能、社会治理,强调了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支柱作用,这是一句非常有分量的定位!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倡导和呼吁的也是,财政应该是连接政治、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的媒介。

  中央地方事权财权分配应通过法律体现

  而公报中提到的“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其中涉及的立法和民主问题也非常重要。这其中强调了事权的分配,而财政体制的改革绝不单单是是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的问题,更是公共责任的分配和确认,这应该有明确的法律规定,通过法律的制定来约束和规范中央地方的事权财权。

  财政支出结构还应更优 防止资源错配

  李炜光教授曾多次提出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早在2013年两会时,他在接受搜狐财经专访中就提到,中国经济经过这么多年的高增长,经济结构迟迟未予调整,同时政府对“花钱”的过程还没有形成强力约束。庞大的财政收入推动着政府的职能和规模越来越大,财政资源的错配和浪费现象不少。而这次公报中明确提出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李炜光教授认为这是很大的进步。而当前财政支出在民生问题,教育等领域的投入比例虽有提高,但结构仍然有问题,资源多的地方不能浪费,边远地区加大投入,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税制改革不要再增加税负就好

  公报指出要“稳定税负”,李炜光教授分析称,当前我国无论个人的税负还是企业的税负仍然偏高,但公报中用了“稳定税负”一词,而非“降低税负”或“减轻税负”稍显遗憾,但无论如何,只要新出台的任何税制方面的政策法规不要再增加税负就好,尤其应该关注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税负问题。

  公报强调了法治治国、规则治国 值得肯定

  李炜光教授表示,他认为一个现代国家的转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首先必须有个强大的国家,第二是必须走法治的道路,第三是要强调责任政府。这三个要素都具备才能成为现代国家。而现在经过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似乎看到了现代国家的影子,接下来我们要发展的不止是经济了,而重心应该是制度的建设,这才是建设现代国家的前提。而财政预算在其中必然是基础性支柱性的作用,非常重要。

  本次公报将“改革”一词提的非常重要,虽然仍然提到了“摸着石头过河”,但更强调了加强顶层设计。这跟强调法治治国、规则治国是契合的。日后出现的问题,将更多依赖法治和规则的改变来解决。

  公报强调改革发展 继承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对比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李炜光教授认为,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继承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精神并有所发展,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再次大力度强调改革发展。尤其是本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将在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点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提法是一脉相承的并更加强调的。但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其中强调政府职能的转变这一说法,我们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李炜光教授最后强调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关于财税改革的部分,虽然只有短短一段,但财政收入、支出、管理、法治,几个方面都有涉及。期待接下来期待下一步能在财税领域改革有更多新的具体的实施措施。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