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135”党建探索
2012-07-23 23:46:47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字号

  2010年大学毕业的张冰,现任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军门社区主任助理。“135”模式的推行,让他目睹了社区“有人管事,有场所议事,有钱办事”的变迁。

  所谓“135”,是福州近年来探索的城市社区党建模式:强化社区党组织1个核心,建好社区工作者、党员和志愿者3支队伍,以“美在社区、爱在社区、乐在社区、安在社区、和在社区”为5项要求。

  这一模式发端于福州市中心城区鼓楼区。鼓楼区委书记林飞说,城市社区是社会稳定的一块基石,是居民遇到生活困难时寻求帮助的重要对象,但由于组织“零零碎碎”、队伍“婆婆妈妈”、服务功能单一等制约,解决矛盾问题的能力不足。

  “135”模式因此产生。林飞介绍,该新模式全面推广一年多来,有力推进了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出现三大转变:

  组织架构由“小共建”向“大覆盖”转变。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的军门社区辖区虽只有0.16平方公里,却聚集了一大批省直、市直的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等。该社区党委书记林丹说,现在社区建立1个党委、5个小区党支部和12个楼栋党小组的“小三级核心网络”;与辖区福建省移动、省疾控中心等5个单位率先建立党建联系会议制度,试点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制,社区党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大大增强。

  资源整合由“内循环”向“外循环”转变。鼓楼区庆城社区党总支与辖区15家单位签订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协议书,整合他们的文体资源,为社区居民无偿提供阅览室、篮球场等活动场所17处。今年初,庆城社区依托共建单位筹集资金150多万元,创办集学习培训、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社区学校。林飞表示,社区资源的整合共享,还能有效避免党建设施重复建设,增加党建资源利用率,提高党建设施配置水平。

  党员管理由“分散式”向“集约式”转变。福州市将各社区党员划分为离退休党员、“两新”组织党员、在职党员等类型,实施分类管理,组织他们担任“政策宣传员、民意调查员、纠纷调解员”等“义务十大员”,在服务发展、服务居民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鼓楼区全面推行“135”以来,全区303个无物业管理小区环境卫生得到全面整治;建成32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为低保户和低收入的孤寡老人免费提供陪同购物、就医等服务;开辟社区“四点钟学校”,解决孩子在父母下班前托管问题,等等。

  在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前提下,福州市全面推行居民会议为决策层、社区居委会为执行层、居民事务监督小组为监督层的“三层自治体系”,建立了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小区业主、物业公司“四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机制,健全完善社区办事公开制度,确保社区居民的自治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落实。

  三支队伍特别是社区工作者成为社区管理创新的主力军。福州市以职业化为方向,建立完善绩效管理、培训提高、激励保障等机制,为社区干部解决后顾之忧。张冰告诉记者,在社区基层,通过与广大居民面对面做工作的锻炼,增强了我们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基层经验。

  福州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认为,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目标就是提高基层党组织管理社会的能力,“135”党建新模式激活了转型期的城市“细胞”。这与党建专家的意见一致:“135”城市社区党建模式推进了党建工作中心下移,激活了城市社区管理创新,这种探索值得借鉴。

  福州市行政学院教授游伯笙说,“135”党建新探索给人的启示是,首先,城市和谐的基础是社区和谐,实现社区和谐应当更好地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为此,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持续向社区下移,逐步实现党的基层组织与社会组织结构的契合,全面提升党在基层组织的整合能力和动员能力。

  其次,党的基层组织必须改进设置方式、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有效解决当前一些领域的党组织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党员管理服务的覆盖面不广、党员在社区发挥作用不够理想等问题,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能力。

  再有,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有效的组织领导和健全完善的配套制度。这就要求必须制订和实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制度和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区域统筹、共建互动的党建工作机制。

  “福州‘135’党建新探索,适应目前中央有关部门提出的撤销城市街道,做大社区的未来发展趋势。”福建省委党校社会学系教授程丽香说,而在东部沿海地区,社会转型早,社区发育较成熟,社区已成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表达个人诉求的重要平台。

  程丽香认为,适应这些变化趋势,执政党的工作重心须向城市社区下移,探寻一条党建带动社区管理的新路径。

【责任编辑:邱陵】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