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联话福州
联话泛船浦教堂
2007-09-28 18:23:17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走马仓前观走马

  泛船浦内看番船

    这是福州谚语的俗对。

    仓前是仓前山,在南台岛的北面,与台江隔江相望。鸦片战争以后,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之一,仓前山设立了各国领事馆、外商洋行、教堂、教会学校、医院等。仓前山南面在清光绪年间被辟为占地达250多亩的跑马场。明弘治年间(1498年),督舶太监将中洲无偿割让给外国人开辟新港,以便番船停泊,而得名“番船浦”,后谐音改称“泛船浦”。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闽海关(洋关)建立后,在泛船浦码头设立验货厂与连锁仓库。规定马尾港进出口货物必须运至泛船浦海关验货厂查验。若大型轮船不能驶入泛船浦,就由驳船盘运至泛船浦海关连锁仓库或验货厂候验。后来为了方便进出,经闽海关核准,可在营前海关办事处查验。

泛船浦有座著名的教堂,就名叫泛船浦天主堂。它位于泛船浦新民街北、海关巷东,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据《福州地方志》记载:明天启五年(1625年)相国叶向高归故里,路过杭州时,在监察御史杨廷筠家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他们一起到福建。艾儒略就在福州传教,并在宫巷建大堂一座,名三山堂,为福州最早的天主堂。

    艾儒略在福建传教23年,建圣堂22座。从1848年到1936年约80余年期间,福州教务最为兴旺的主要有泛船浦天主堂、西门三官堂、仓山乐群路小教堂、上渡天主堂等9座。这些教堂最早租用民房,或利用旧式民房改建,虽保留原来建筑的外貌,但内部装饰西化。1933年落成的泛船浦天主堂和1938年建成的花巷尚友堂等是完全西式的建筑。

    清康熙至道光年间,清政府实行禁教,闽浙总督驱逐外国天主教传教士,宫巷天主教堂被查禁、没收改为关帝庙。福州成为通商口岸后,传教士接踵而来,恢复传教工作。同治三年发还旧时没收的教产,福建省通商总局以泛船浦民田抵换宫巷原天主堂。

    同治七年(1868年),福建教区主教李宏治在泛船浦建一教堂,下作教堂,楼上为神父居室。清光绪初年,教区买下仓前山乐群路一家洋行二层西式洋楼作为临时主教公署。民国元年,泛船浦教堂改作福州教区主教座堂。

    1932年,将旧堂拆除,改建双层24开间的新主教府,并在旁边建造新座堂。1933年座堂与主教府同时竣工,总面积18亩。新建的泛船浦总堂为钢筋水泥砖木混合结构,单塔楼仿哥特式建筑。中世纪和近代的建筑大师大多来自欧洲,拜占庭式、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也随着欧洲国家在世界范围的入侵,带到了福州。

    教堂钟楼有20米高,上面的十字架有3米多高。报时大钟钟声可传10里之处。堂身十字形,长60.2米,宽19.5米,面积为1371.4平方米,可容2000余人。该堂面对闽江,气势宏伟,是全省最大的天主堂,时称江南第一堂。1946年福州教区升格为省总主教区,该堂成为福建天主教主教区总堂所在地,是全省教会活动中心。20世纪60年代电影《地下航线》还曾在此拍摄外景。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