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联话福州
联话小桥
2007-09-28 18:13:57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小桥左边排青果

  安民崎顶挂估衣

    这是福州评话序头的联句。

    小桥是连接台江中亭街和横街的一座桥。过去从台江中亭街向北走,要进入福州城,就要经小桥,上安民崎顶,过横街,越吉祥山,下洋头口,走茶亭街,到南门兜。若是过小桥向东拐,就走达道路,接五一南路。如果过小桥朝西去,可到达上杭街和下杭街。可见,小桥位居南台交通要冲。

    福州评话唱道“小桥左边排青果,安民崎顶挂估衣,横街巷口酒米店,惠泽境内择棕毛……”说的就是福州过去从小桥至横山一带的商店、货摊的经营情况。小桥头当时的水果店铺,买卖四时鲜果,不论枇杷、杨梅、桃子、李子、柑桔,还是芒果、柚子、板栗……都是福州的特产。

    小桥原名“沙合桥”。宋代在白龙江架浮桥,作为过江的通道,到了元代建造万寿桥,当时小桥还是浮桥,潮落时,人们可以直接从露出的沙滩上走到中亭街。这种水冲潮涌造成“沙合”的现象,便形成南北通行的天然“沙堤”,于是改浮桥为石墩桥,以便来往,称沙合桥。当沙合桥泥沙淤积太多时,又专门疏浚河道,以通舟揖。1470年沙合桥改建为单孔石拱桥。

    万寿桥建成时,是当时福州地区最大的桥,所以人们俗称为“大桥”。沙合桥与万寿桥相比,当然就显得小了。为了方便称呼,民间就把沙合桥叫做“小桥”。同样的,人们习惯把万寿桥北地区叫做“大桥头”,也就把“小桥”附近的地区叫做“小桥头”。小桥是座石拱桥,特别的是,拱桥中间的石板只有20厘米宽,却能承载繁华街市的车水马龙。

    据说“沙合桥”的得名,来自民间歌谣。《挥尘前录》是这么说的:“初,闽人谣曰:南台沙合出宰相。章得象相时,沙涌可涉。政和六年(1116年)沙复涌,已而余深复大拜方务,得帅福唐,南台沙忽再涌,已而朱汉章,叶子昂相继登庸。”就是说,小桥那个地方一“沙合”,露出沙堤,福州就有人当宰相。这个余深,是宋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官至御史丞等。政和二年(1112年),封卫国公,加少傅。后来他因上谏福建贡花果扰民事,被贬为福州太守,他居住西湖边,至今仍有“余府巷”的地名,“人指南台山与川,大惊喜气异当年”。如今,中亭街和横街地区的建设和巨大变化,使当年的小桥不复存在,只留下一座小石桥和悠远的历史故事。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