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联话福州
联话法海寺
2007-09-28 16:53:3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万派朝宗归法海

  千峰环峙拱罗山

    这是福州法海寺的一副楹联。

    法海,是佛教的名词,这里也是指寺名。罗山,是法海寺的所在。福州有“三山现,三山藏,三山看不见”的民谣,罗山就是那“三山藏”之一,现在法海寺内还可以看到“罗山”的摩崖石刻。

    法海寺在鼓楼法海路,这条路的名字就来自这个寺。法海寺最早在福州城南,五代闽王时迁到城西,后晋开运二年(945年)才迁现在的地点,叫做兴福院。宋大中祥符中年间改名法海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状元翁正春为法海寺书题门额:“清净慈门”。有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屠隆撰、欧阳序书的“晋安中兴罗山法海寺碑”。谢肇淛《过法海寺》诗曾描写:“当年甲第倚云开,此日惊登般若台。金地已成新法界,罗山还属旧如来。春深别院无歌舞,水落寒池有劫灰。二十年前读书处,题名强半没苍苔。”万历四十年(1612年)还有个谢肇淛撰、徐(火勃)书的《重建罗山法海禅寺碑铭》。清谢道承《七夕法海寺罗山堂雅集》诗道:“罗山堂上鹊南飞,金粟台前兔未肥。等是羁人爱良夜,卧听萧鼓不便归。”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高福康撰写《重建罗山法海禅寺碑记》。

    光绪四年(1878年),重建大雄宝殿,翌年,建天王殿,曾任云南布政使的陈景亮书写了嵌字楹联:“法云地,护金刚乾慧地,救护亲因入偏知海;罗汉道,证菩提无上道,安住不动如须弥山”。同年,又建法堂。光绪十年(1884年),再建大悲楼。有楹联:“法海衍真诠,方寸有法身,法海无殊南海;罗山参妙谛,护持皆罗汉,罗山即是灵山。”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僧心法渡海到台湾劝募,寺又重修。1928年圆瑛法师主持雪峰崇圣寺时,将法海寺收回加以重修,作为雪峰下院。1948年,寺内附设“法海中学”,招收贫寒失学青少年,后并入福州五中(格致中学)。法海寺的弘法楼,据说原来是鼓山涌泉寺净空法师建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法海寺题写寺匾。省、市佛教协会均设在寺内。

    弥勒殿中供奉的弥勒佛像,与福州其它寺庙中袒胸露腹、笑口常开的胖大和尚形象不一样。这尊弥勒佛身着菩萨服装,头戴天冠。根据印度佛教《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等记载,弥勒是释迦佛的弟子,他将来必成为佛(即未来佛),是释逝牟尼佛的接班人。据说,佛国中真正的弥勒像,其实就是这样的。北京广济寺天王殿,苏州灵岩寺弥勒阁和河北隆兴寺中供奉的也是这种模样。大肚弥勒是弥勒的一种化身。

  弥勒殿两侧是十六罗汉,这也和其它寺庙不同。十六罗汉是从唐玄奘译的《法住记》来的。清乾隆皇帝钦定十八罗汉,取代了十六罗汉的传说,而法海寺还保留原来的说法。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