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联话福州
联话塔巷
2007-09-28 17:32:01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文兴里风光无限

  塔巷口气象万干

    这是三坊七巷中塔巷巷口的一副楹联。

    塔巷,旧名修文巷,巷北有五代时闽王王审知部属琅玡安远使牵头募缘建造的木塔,称育王塔,并有塔院看管,标志福州“文运兴盛”。宋代的一个知县陈肃,把巷名改为“兴文”,后又改为“文兴”,俗称文兴里,就是巷口对联所说的。

    北宋康定二年(1041年),育王塔曾经修葺。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还存在,后来不知道何时,塔就毁坏了。到清代,就在巷内砌造半片的小塔,作为纪念。就因为有过育王塔,所以后来巷子就被称为“塔巷”。作为一种历史标识,20世纪50年代,人们在巷子两头巷口坊门上面都塑了一个小塔。

    塔巷全长307米,宽3.3米。巷内民居,多以风火墙自成院落,木构厅室,天井回廊,为福州古建筑民居群的典型,改拆很少,基本保持原貌。巷内的甬道由石板铺成,比较平坦、整洁。

    塔巷,旧有旌孝坊,是为明代孝子高惟一所立。有《赠高孝子》诗曰:“三年蔬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居住巷内的人家,形成了古朴淳厚的风尚。

    宋代福建理学先驱、被称为“海滨四先生”之首的陈襄曾住在塔巷里。陈襄(1017~1080年),闽侯南通古灵人,号古灵先生,庆历二年(1041年)进士,与陈烈、周希孟、郑穆一起致力于理学,人称“海滨四先生”。陈襄当过浦城县主簿,代理县令,组织在县城建设学校,并自己讲课,来的学生有几百人。皇祐三年(1051年),陈襄进京任秘书省著作郎,后任孟州河阳令,教百姓种植水稻。嘉祐六年(1061年),陈襄到常州任知州,发动民众开渠引水,使几百里土地受益。治平元年(1064年),陈襄改任开封府推官,后为盐铁判官。神宗时,陈襄奉命出使辽国。熙宁元年(1068年),陈襄任刑部郎中,后任知制诰,入直学士院。熙宁四年,陈襄出知陈州、杭州。元丰二年(1079年),兼管尚书都省事。陈襄在经筵时,受神宗信任,曾举荐重臣、名士,如司马光、苏颂、苏轼、曾巩、程颢、苏辙、郑侠等33人。后病死京都,追赠给事中,谥忠文。

    位于塔巷西口的有王麒故居。王麒,毕业于福建水师学堂,后任民国新编陆军第十一混成旅旅长。1933年11月,29路军军长蔡廷锴宣布倒蒋、抗日,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聘请王麒为绥靖公署顾问。

    王麒故居为清代建筑,原为东西两座相连的宅院。现在的东座,前后三进,第一进为四扇三大厅,过道上施雨盖,厢房、隔扇、门、窗均是楠木,斗拱、雀替、悬钟等构件雕刻考究。严复回福州,在住郎官巷之前,也曾经居住在这里。塔巷52号为旧电灯公司(供电所)遗址。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