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联话福州
联话三坊七巷
2007-09-28 17:40:4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谁知五柳孤松客

  却住三坊七巷间

    这是近代诗人陈衍的一副对联,说的就是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五柳孤松客,是指陶渊明。他宅边有五柳树,因此自号。

    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是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名列“福州十大名片”。三坊七巷是全国最大的古街坊,与山西平遥、江苏周庄一样闻名海内外。三坊七巷内的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欧阳氏民居、小黄楼、林聪彝故居、二梅书屋、陈承裘民居、水榭戏台等9处,与朱紫坊内的萨家大院、芙蓉园,共11处经典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唐“安史之乱”后,这里逐渐成为以士大夫阶层、文化人为主的居住街区。整个街区占地40公顷,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这里的一巷一坊皆有故事和传说。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学者居住在三坊七巷,自唐以来就有黄璞、余深、郑穆、陈烈、陈襄、郑性之、陈承裘、陈衍、梁章钜、林则徐、陈宝琛、沈葆桢、萨镇冰、何振岱、刘冠雄、林旭、林觉民、林微因、邓拓、冰心等等。

    福州从汉代构筑冶城之后,城垣数经扩建。唐代建“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形成城市的中轴线———南街。沿南街西出,旧属侯官县辖地,相继建起了相对集中居住的七条民巷,从北到南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沿南街东进有朱紫坊。由于城市发展很快,特别是一些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需要的居住空间更大,就在七巷西边的南后街(如图)望西,建起三个坊,从北到南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形成三坊七巷雏型。本来城市建设强调中轴对称,以南街为轴,但因为三组坊巷偏西而建,只好以南后街为中轴线。同时,坊大而少,巷小而多,三坊与七巷也成了一种疏密有致的对称。

    三坊七巷民宅大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流线,翘角伸出,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风火墙。墙头和翅角泥塑彩绘。宅院一进或多进,每进都有大厅、后厅、正房、后房、左右披榭、前后天井。特别精彩的是天井,它从三维空间上,巧妙地连接门楹、大厅东西厢廊和天空。又从时间的角度,把阳光、空气和风水引人宅内,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和朱紫坊有28处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挂牌保护的名人故居、典型古建筑,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131处古建筑,包括名人故居、老字号商宅、古代教育遗迹等,都已列入《福州市三坊七巷、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的保护范围。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